小学美术教(学)案威武的盾牌教(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小学人美版第六册
威武的盾牌
07美教 杨再忠
(一)、教材分析:
《威武的盾牌》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六册中的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盾牌是一种古老的战争武器,它最初的功能是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的。教材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的,告诉我们盾牌除了具有防御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图案设计使盾牌增强威武感,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美术课程标准)。本课主要是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来表现动物头图案的威武感,最重要的是通过盾牌这一渠道,使学生感受古代人民的勇敢和智慧,让学生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它的独特作用,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二)、教学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设计盾牌应从外形、色彩、等方面进行。
应会:学习盾牌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并尝试用兽头图案设计一个盾牌,表现出盾牌的威武感。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学习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兽头盾牌的装饰特点,根据现有的材料,并用兽头图案设计一个盾牌。
难点:表现出兽头盾牌的威武感。
(四)、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内有古代战斗场面片段图片、兽头图案多张、古代盾牌与描绘战斗氛围的音乐等)盾牌等。
学生:硬纸板、彩色纸、彩色笔或油画棒、剪子、胶水或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二、激趣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矛与盾的故事
【矛盾释义】
语出《 韩非子. 难一》。
原文: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白话翻译: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本文告诉大家: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动脑筋。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说话应该合乎逻辑,做事要多动脑筋。
生兴致勃勃的听并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动态教学情景,在轻松的气氛中,通过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师:刚才在故事中我们说到了矛和盾,那么有没有人知道矛是干什么的?
生: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师:“盾”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生1:盾是用一种坚硬的铜或铁制作成的,用于挡住敌人射的箭。
生2:自己的防御,使自己不受伤。
3、师:刚刚同学的回答很棒!看来同学们的语文功底也很棒!同学将得到老师准备的小小奖励——“金盾”奖章!
<设计意图:引导共同进入良好的参与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角色。>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威武的盾牌”
出示课题――《威武的盾牌》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
三、探究学习:
1、师:你知道古人为什么将盾牌设计成弧形的?
生:不易打破,扎实,坚固,美观…
师:你知道什么叫威武吗?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生1:老师,我觉得警察威武。
生2:我认为动物中的大狮子威武!
生3:头上有“王”字的老虎……
师:老师这里带来了几幅图片,
(适时出示相关图片:石狮子、狮头的门环及老虎的威武形象。)
生惊呼:哇——啊——
<设计意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解“威武”。>
2、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盾牌,你感觉哪一个盾牌更威武?为什么?
(出示两张兽头盾牌图片,左图面部表情平静;右图五官夸张,表情凶狠。)
生欣赏并谈感受:
生1:我觉得右边红色的盾牌更威武,因为它尖尖的大牙都呲出来了!
生2:还有它的眼睛瞪得都圆了!都变圆了!
生3:它的眉毛都立起来了!
生4:还有它额头的“王”字,很威风。
……
3、师总结:动物的眉、眼、口、牙等部位的――“夸张、变形”使盾牌更威武。
(板书:夸张变形)
<设计意图:指出本课教学方向:“兽头盾牌”;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威武”;
总结“威武的盾牌”要点:夸张、变形。>
四、实践创作:
1、师:老师这里带来了其它小朋友做的盾牌,请你猜猜它是怎么做的?
生一边兴致勃勃的欣赏,一边讨论制作方法。
师:把你猜到的做法讲给大家听听。
生1:把动物的五官贴上去。
生2:画好再贴……
生3:先剪盾牌的形状,再把五官剪好贴上去,最后加后面的把手。
(“金盾”奖章奖励,并请他再讲一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