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企业数据权益的民事责任.pptx
侵害企业数据权益的民事责任主讲人:
目录预防侵害的措施06数据权益的定义01侵害数据权益的行为02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03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04企业维权的途径05
数据权益的定义01
数据权益的含义数据所有权涉及谁拥有数据的法律权利,包括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置等。数据所有权01数据使用权关注的是数据被授权使用的方式和范围,以及使用时应遵守的规则和限制。数据使用权02数据控制权是指对数据进行管理、保护和决定数据如何被处理的权利,通常与隐私保护密切相关。数据控制权03
数据权益的法律属性数据权益作为财产权利,涉及数据的使用、收益、处分等经济利益,受法律保护。数据权益的财产权属性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内容可作为知识产权,受到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的保护。数据权益的知识产权属性数据权益中包含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体现了人格权的法律属性,强调对个人数据的尊重和保护。数据权益的人格权属性010203
数据权益的主体个人作为数据权益主体企业作为数据权益主体企业通过收集、分析和使用数据创造商业价值,是数据权益的主要享有者。个人用户在提供数据时拥有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是数据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机构的数据权益政府机构在管理公共数据时,拥有数据的管理权和监督权,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
侵害数据权益的行为02
数据泄露未授权访问黑客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企业敏感数据,如客户信息、财务报表等。内部人员泄露企业内部员工因疏忽或恶意将机密数据泄露给第三方,造成信息外泄。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加密措施不当或系统漏洞,导致数据被截获或篡改。
数据滥用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构成数据滥用。未经授权的数据共享企业改变收集数据时声明的使用目的,未经用户同意擅自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数据使用目的变更企业超出服务所需范围,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违反数据权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数据侵权的其他形式企业数据被非法买卖,如客户信息、商业秘密等,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非法数据交易01未经授权,他人使用企业数据进行营销、分析等,侵犯了企业的数据使用权和收益权。数据滥用02企业内部人员或外部黑客非法获取并泄露敏感数据,给企业带来安全风险和法律责任。数据泄露03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03
违法行为例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构成对数据权益的侵害。侵犯企业数据权益的行为01企业数据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违反相关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可能构成违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02
损害结果数据被非法访问或破坏导致企业运营暂时或长期中断,影响正常业务流程。运营中断数据侵权行为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影响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信任。商誉损害企业因数据泄露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如客户流失、股价下跌等。实际经济损失
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直接联系例如,某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业秘密导致后者经济损失,直接联系构成因果关系。可预见性原则在判断因果关系时,需考虑侵权行为是否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多因一果的分析当存在多个侵权行为共同导致一个损害结果时,需分析每个行为对结果的贡献度。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04
损害赔偿实际损失赔偿01企业遭受数据侵权后,可要求侵权方赔偿因侵权行为导致的实际经济损失。利润损失赔偿02若侵权行为导致企业预期利润减少,企业可要求侵权方赔偿相应的利润损失。惩罚性赔偿03在某些司法管辖区,若侵权行为特别恶劣,法院可判决侵权方支付高于实际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
恢复原状企业可要求侵权方返还非法获取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原始状态得以恢复。返还非法获取的数据侵权行为给企业名誉造成损害时,侵权方应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恢复企业名誉。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侵权方需赔偿企业因数据被非法使用或泄露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赔偿因侵权导致的损失
停止侵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法院可判决侵权方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如立即下架侵权产品或停止使用侵权技术。恢复原状或消除影响侵权方需采取措施恢复受害企业数据的原始状态,或采取行动消除对受害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销毁侵权物品法院可命令侵权方销毁所有侵权物品,如非法复制的数据、软件等,以防止侵权行为的继续或重复发生。
企业维权的途径05
行政救济途径企业发现数据权益被侵害时,可以向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提出投诉,请求调查处理。向监管部门投诉若企业对监管部门的处理结果不满,可申请行政复议,要求上级行政机关重新审查。申请行政复议企业可请求行政机关介入,通过调解程序解决与侵权方之间的数据权益纠纷。行政调解程序
司法救济途径企业可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提起民事诉讼为防止侵权行为继续造成损失,企业可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措施。申请财产保全在诉讼前,企业可申请法院对侵权证据进行保全,确保证据在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