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PBL教学法在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高职医学院校基础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课时也在逐渐增加,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模式(PBL)进行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PBL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0-0000-02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城乡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围绕着面向基层,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这个中心任务,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是当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改革的重要课题、而基于问题式的学习则是其中教育方法改革的一项。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fer大学医学院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成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中国以来,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部分专业采用PBL教学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中运用更加广泛,远程医疗、病案书写、职业考试等,计算机技术在基础课中的实验课时在逐渐增加。但在偏远地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特别是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更少。笔者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尝试采用该方法,并进行一些和探索。
1PBL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改革
1.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2011级信息、检验、药学、护理、临床等专业(1)班共363人作对照组;在计算机实验课上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完理论课后学生进入到实验室自由上机操作;选择以上专业(2)班共363人作为实验组,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前将各专业的问题提出让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讨论后再上机,最后教师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总结的教育方式。
1.2研究方法:实验组班级以实验室机位(一般是30-40人)为一组,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准备情况,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布置作业:如在计算机理论课结束后实验课上课前,教师根据高职医学院校各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布置实验实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下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如药学专业提出“常用的图形编辑软件有哪些”;护理专业提出“如何上专业学术网站,查找资料”;临床、全科医学专业则提出“如何建立合适的工作文档及表格的建立及熟练运用”。课前准备:学生在上计算机实习课前利用自修课到学校多媒体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等,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方面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药学专业学生认为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需用图形处理,;护理系学生则认为学生要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要上机答题,必须熟练打字;临床专业在医院要采取电脑输入病案,除要熟练打字外还要熟悉对文档的基本处理。学生按教师要求上实验课前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并上计算机实验课时,每组请小组负责人走上实验台,对上实验课要操作的内容进行简单叙述小组内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时间在5分钟以内。以上问题加强了与学生各专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避免学生盲目性地去学习,把计算机实验当成实验室中上网玩游戏的场所的情况。总结:学生在进行自主叙述、讨论之后教师对重点概括总结,教师补充无论那个专业,文档的处理、表格的运用、常用软件的熟练运用都是必需的,但各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需要,强化基本训练。
2结果
计算机实验课课程结束后,教师分别对各专业特点进行考试。如药学专业考图形的处理,护理专业考试打字及文档的运用,临床、全科考文档处理、电子表格的处理。教师对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采取实验考试测评与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综合测评。共向实验组363人发放问卷,收回363人,应答率100%。
表1显示,两组优良率比较,PBL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较高
89.6﹪的学生表示改变了以前上计算机实验课上玩游戏聊天的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讨论
3.1计算机实验教学是一门基础课,随着计算机在医学教学中的普及和工作中的需要,医学院校除计算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实验操作相当少。临床、全科、护理、药学等专业则在理论课讲授之后进行,只有16-20学时,学时少、时间紧,教师在教材取舍上难度较大,如window系统操作,文档的处理。电子表格的运用、熟练打字等。这些内容如何在2学时内完成,成了教师面前的难题,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没有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学生主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学不如让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传统计算机教学法为大课主讲,学生上实验课时教师没有过多时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