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学基础
初中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初中生感知活动发展的特点(领会)
(1)初中学生区别各种颜色的精确度又有明显的提高。
(2)初中学生对各种音调的区别能力比小学一年级学生条3倍以上。他们听觉的灵敏度甚至超过成人。
(3)初中学生的运动觉也有明显的发展。
(4)初中学生知觉的发展在目的性、有意性和精确性方面都比小学生有很大的提高。
2、感知觉活动规律在初中生教学中的运用(简单应用)
(1)感觉规律的运用
①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
教学环境的变化很大,如果没有感觉适应的机制,学生就不易在变化莫侧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对各种知识进行精确的分析,对学校各种复杂的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的反应也就会发生困难。因此,学校应当在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努力排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的长期存在,创造符合心理要求的良好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师生的心理适应产生积极的作用。`
②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的感官参加感觉活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重要条件。
(2)知觉规律的运用
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应增强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以突出对象的感知效果;要贯彻独占原则,以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要根据需要,使感知的对象具有活动性,以避免单调的刺激使感官的反应性低落。
知觉整体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堂组织要严谨,应形成最优化的整体教学结构;新旧知识要形成有机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要合理安排教材的讲授顺序,重点要突出,讲解要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归纳法讲解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形成概括化的认知结构;使用演绎法讲解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形成分化性的认知结构;教师讲授任何知识时,不能发生任何语言误导现象。
知觉恒常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知觉情境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知觉映象与情境变化的相互联系;应用教具时,要设计好教具与实物的恒定比例关系;要克服由于定势或歪曲的反馈信息造成的错觉。
(3)、树立学生科学的感知观点
①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
②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③用辨证的感知观点认识模糊知觉
(二)记忆
1、初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领会)
(1)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为了搞好学习,他们必须主动地识记一些难记的材料,必须学会自觉地检查识记效果,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他们的有意识记得到有效发展。
(2)从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的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慢慢地学会并掌握了意义识记的方法和技巧,机械识记的成分就相对地减少了。
(3)从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的发展。
初中生对词的抽象识记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对具体形象材料与抽象材料识记能力的提高,是因为他们呢不仅要从直观、具体的材料中学习知识,而且要大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概念、规则、原理并进行判断、推理和证明。
2、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领会)
(1)及时复习
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不均衡趋势,及时复习能防止学生之后的快速遗忘。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遗忘规律表明,过于集中地复习既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又有精神过分紧张与身心疲劳的干扰,集中复习不如分散复习的效果好。
(3)复习方式多样性
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劳,降低复习效果。而多样性化的复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新颖,引起和加强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例如,视听结合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5)尝试会议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通过尝试回忆能够检验自己的识记情况,及时发现难以识记的部分和发生错误的地方,然后有重点地进行重新阅读,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又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所识记的学习材料上,提高了复习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提高了记忆效果。
(6)掌握复习的“量”
复习的数量要适当,即一次复习的材料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学习内容的数量与复习次数以及所用时间成正比增长。适当到过度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能够较好地避免遗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初中生记忆力的培养(简单应用)
(1)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或必要的心理测试,来了解学生记忆品质的状况,发挥学生记忆上的优势,并依靠优势去克服记忆上存在的劣势,为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成为具有理想记忆品质类型的人。
(2)要知道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学习知识、。
记忆的规律反映着大脑在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加工、检索、译码等过程中的一般活动特点,按照这些规律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