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 (1).pptx
惠崇春江晚景
国画鉴赏,激发学生对题画诗的兴趣,初步感受“画中有诗”。通过学习,把诗中黑白文字读成五彩画面,把静态描写读成动态影像,从而把诗读得形象饱满、生动细腻。历代名家《春江水暖图》的呈现,既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想象画面,又提高了课堂的文化品格和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苏轼美食诗词的拓展也让学生感悟到其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1.认识“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惠崇春江晩景》的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国画导入找找这些国画的共同点。音乐欣赏:林深寻隐
国画导入找找这些国画的共同点。
这些国画中均有题诗。这些题写在画上的诗就叫做“题画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是苏轼。谈话导入画中有诗
解题导入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了解诗人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翘舌音后鼻音崇前鼻音豚〔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从草字头可以猜测“蒌蒿”是一种植物。
初读感知蒌蒿芦芽河豚
初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准节奏吧!
想象画面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题中“春江”点明了时节。“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是在春大开放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冰雪消融,江水回暖。“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苇抽芽,这预示着春天来临。“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天溯游产卵。
想象画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的景物刚刚萌发,比如粉红的桃花才开了三两枝、春水回暖不久、芦芽破土而出;有的景物生机盎然,比如鸭子在戏水、蒌蒿很茂盛、河豚为繁育后代逆流而上,显示出春天朝气蓬勃的景象。
想象画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色彩分明,有红色的桃花,有翠绿的竹子、蒌蒿和芦芽,还有碧清的江水。竹子、桃花、蒌蒿、芦芽是静止的,江水、鸭子和河豚是活动的,它们一起构成了春天的美景。
想象画面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春江晚景图。
学习交流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可以说一处景色,也可以说几处。
学习交流很遗憾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已经失传,但我们可以通过读苏轼这首诗,想象出这幅古画中美好的春景。这也就验证了“诗中有画”。
学习交流诗歌所写的内容中哪些是惠崇画中有的?哪些是画中没有的、诗人想象的?请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水的温度鸭的知觉河豚欲上
学习交流江里的鱼很多,苏轼为什么偏偏想到了河豚呢?蒌蒿芦芽河豚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用蒌蒿、荻笋、菘菜烹煮。荻笋就是芦芽。
学习交流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食荔枝》
认读识字“惠、崇”中间部分要写得紧凑,“惠”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提和点,几点要注意避让;“崇”字注意不要少写宝盖头,也不要多写一个“山”。“芦、芽”都是草字头,“芦”要注意草字头与点画的穿插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