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教案电子版10.docx
第页
第
页
授课教案
周次 4
章节名称 雷雨
时 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教学目的教学手段重点
难点作业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理顺课文思路,把握人物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掌控,多媒体教学体验人物语言与人物的性格
周朴园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话剧片段排演
上一节课串讲了整个剧本,大家对于剧中人物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仔细分析课文。
一、讨论
1、周朴园还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认出侍萍后的“愤怒”,与前面周朴园的反复表白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
周朴园年轻时的确是真心喜欢侍萍的。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待女,漂亮伶俐,还读过些书,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是很容易产生感情的。
从周朴园和侍萍分别后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怀念侍萍也是有根据的。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2、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并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
呢?
教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
学
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
内
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
容
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
与
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
教
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学
3、当时鲁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呢还是不想让她认出自己呢?
过
鲁侍萍不相见到周朴园,也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一方面她极力掩饰
程
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又处处暗示对方。鲁侍萍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见一见
当初摧毁自己幸福的罪魁祸首,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
4、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自己?
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又险些暴露她身份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5、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她正直、善良,在周公馆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
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二、人物性格归纳
1、周朴园: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他自己,在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觉得自己
教
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被他升
学
格为“前妻”了,甚至连这个丫头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子里的摆设,他
内
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
容
其实是一个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
与
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
教
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惭愧自疚。
学
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经过两次婚姻,都
过
不如意。他也曾花天酒地的放荡过,但从来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想起
程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