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阳县一中2024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安徽省青阳县一中2024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2.明确揭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
A.歌颂一五计划的优先战略
B.展示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
C.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
D.批评农业的急躁冒进现象
4.有学者认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自由发挥见解
5.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A.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
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
6.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中国“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动,主要表现在
①东南沿海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②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发展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张謇从“通州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思想出发,于1895年冬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精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反映了
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个人努力程度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8.据统计,1953年地质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年分别增加10倍至23倍,钻探增加10倍,坑探增加20倍,槽探增加23倍,普查面积增加10倍,以后几年又逐年增多。这一举措
A.促成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反映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
C.旨在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 D.表明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急躁冒进
9.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这说明汉武帝
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 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
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 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
1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出现许多影响时代的伟人,与中国孔子同一时代的人物是
A.屋大维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
11.如图是苏联漫画家甘夫创作的漫画,题为《天国的放逐》。该漫画表明
A.美国的举措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B.苏联反对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
C.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控制西欧 D.社会主义阵营被逐出世界市场
12.“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关于“世界格局”的理解不可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