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安徽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A.清朝统治阶层对西洋武器非常熟悉
B.福康安对西洋武器的先进认识不够
C.当时清王朝统治阶层自大的心态
D.清王朝统治阶层不了解世界变化
2.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3.“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
A.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 B.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
C.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
4.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5.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由此可见
A.启蒙运动强调对社会权利的追求
B.天赋人权的思想由来已久
C.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出现
D.自由是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
6.下图是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面对经济大危机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是
A.减少了政府收入激了对外出口
B.加剧了经济危机扩大了政府赤字
C.增加了政府收入减少了对外出口
D.提高社会购买力减少了政府赤字
7.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8.文艺复兴运动“通过文学来表现人的价值和人性的真实社会性,并且强调个人奋斗和人的尊严”。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 B.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C.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 D.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9.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出处
记述
《论贵粟疏》
……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贡禹传》
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张禹传》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A.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0.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发表了如下演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凡尔赛宫)里。由于它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材料中“生于不义”是指
A.普法战争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奥战争 D.参加反法联盟干涉法国
11.“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权利法案》
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我们对于外国的资本应采取的态度如对水一样,有时候、有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掘井取水,或开河引水;在别的时候、地方和条件下,我们则必须筑堤防水。”蒋廷黻意在强调
A.应理性看待列强的资本输出 B.列强对华投资的目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