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味道教案.docx
月亮的味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如月亮,月亮,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要尝尝月亮的味道。等。
认识故事中的动物角色,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故事中动物们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故事中动物们齐心协力摘月亮的合作精神,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意识。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对话和动物角色。
体会动物们合作摘月亮的过程,感受合作的快乐。
2.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为什么小动物们要叠罗汉摘月亮,感受它们对月亮味道的好奇和执着。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故事中动物们的合作精神,积极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展示色彩鲜艳的绘本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
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在倾听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同时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3.提问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角色扮演法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和情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对月亮有一定的认知,知道月亮在夜晚会出现在天空中。
2.物质准备
《月亮的味道》绘本若干本,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与故事中动物形象相关的头饰,如小鱼、乌龟、大象、长颈鹿、猴子、老鼠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制作精美的PPT,包含故事中的主要画面和情节,用于辅助教学。
一张画有月亮的大白纸,以及准备好的各种动物贴纸,用于幼儿创作动物摘月亮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晚上抬头看天空,你们能看到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出月亮。
2.接着教师说: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名字叫《月亮的味道》,你们猜猜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导入故事。
(二)讲述故事(10分钟)
1.教师打开绘本,展示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月亮和一群动物,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封面上都有什么呀?这些动物们望着月亮,它们在想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教师开始讲述故事,翻到第一页,指着画面说: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小鱼看到了天上的月亮,它想:月亮,月亮,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可是小鱼太矮了,够不着月亮,怎么办呢?教师停顿一下,引导幼儿思考,然后继续讲述故事。
3.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示相应的绘本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动物们的表情和动作,如小鱼游向乌龟时的期待、乌龟驮起大象时的吃力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模仿故事中动物们的对话,让幼儿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三)理解故事(12分钟)
1.故事讲完后,教师再次展示绘本的所有画面,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提问: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呀?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叠罗汉去够月亮的呢?引导幼儿回答出小鱼、乌龟、大象、长颈鹿、猴子、老鼠,并梳理动物的大小顺序。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们要叠罗汉去够月亮呢?它们能摘到月亮吗?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理解小动物们对月亮味道的好奇和它们为了实现愿望而努力合作的精神。
3.针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提问,如:小鱼为什么说月亮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当乌龟驮起大象的时候,大象心里在想什么?等,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们不同的心理活动。
4.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动物?为什么?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故事中动物们的特点和情感。
(四)角色扮演(15分钟)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头饰,邀请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鱼、乌龟、大象、长颈鹿、猴子、老鼠等角色。
2.教师再次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即小鱼看到月亮觉得好吃,然后引导扮演小鱼的幼儿说出月亮,月亮,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接着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让幼儿依次模仿动物们的对话和动作,进行表演。
3.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出动物们不同的神态和语气。如扮演大象时,要表现出强壮但有点吃力的样子;扮演老鼠时,要表现出机灵可爱的感觉。其他幼儿认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