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一章 法治与监督.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法治与监督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一、公共管理与法治公共行政依据政治与法治法律与法理成文法与判例法行政法与公法行政法与公法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一、公共管理与法治国际的规则规定与国内法律冲突解决原则 主权高于治权修法原则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一、公共管理与法治新公共管理依据社团法合同法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一、公共管理与法治新公共治理依据自治规则国际规则与协议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二、行政法基本原理行政法治基本原理合法性原理 合规性原理合理性原理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二、行政法基本原理中国行政法原则依法行政 职权法定控制自由裁量权权利救济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二、行政法基本原理理想状态的法制特征宪法和法律至上 民主立良法控制和制约公权力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三、法治与德治实现法治需做出的几点努力:1、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实现法治目标的战略部署。2、始终将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作为实现法治目标的战略行动。3、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实现法治目标的具体举措。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三、法治与德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发展民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一、公共管理形式与监督体系行政监督广义(8种形式)狭义(5种具体方式)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一、公共管理形式与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权力来源监督的功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过程合法性监督行政指派监督行政指派监督消极监督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合理性监督行政指导监督积极监督其他机关行政评价监督专门监督系统一般监督系统行政监督类型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一、公共管理形式与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体系正式监督系统非正式监督系统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一、公共管理形式与监督体系行政监督方式有9种1,工作指导。2,工作考核。3,报告、汇报制度。4,审批制度。5,预算、决算与审计制度。6,视察、调查7,督察、督查和督办。8,质询、询问制度(人大、政协进行)。9,申诉、控告制度。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一、公共管理形式与监督体系行政监督运行要素监督者监督对象监督机制监督环节确立监督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一、公共管理形式与监督体系1,中国的行政监督运行机制偏好于工作指导、绩效考核、审批、事后事中监管、预算审计、视察检查、督察、督查和督办等监督方式和机制,而不常使用质询、询问、申诉和控告等监督机制。2,公共监管或监管政府成了新公共管理中的监督创新。3,新公共治理行动者创造出“互动监督”这一新思路,并将将制度和关系契约奉为圭臬。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二、公共管理的监督发展公共管理的监督发展趋势独立化趋势绩效化趋势监督链加长趋势协同化趋势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监督二、公共管理的监督发展中国公共管理监督体系改革趋势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独立性加强行政监察改革成为共识业务督察呈现增加趋势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一、法治政府概述法治政府控权论授权论平衡论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一、法治政府概述法治政府特征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民主守信公开透明制约监督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二、法治政府建设途径1,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是依法治国的前提。2,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解决有法能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问题,是依法治国的保障。3,法治实施体系解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问题,是依法治国的关键。4,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二、法治政府建设途径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3,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和文明的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7,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二、法治政府建设途径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方面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程序
Thank You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