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doc
PAGE
PAGE5
第六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连锁和交换规律
学时分配:5学时
第一节连锁和交换3学时
第二节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1学时
第三节连锁交换的意义 1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与连锁交换有关的主要概念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理解连锁与交换的细胞学基础和基因定位的方法,并作出连锁遗传图。了解连锁交换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要联系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把三个基本规律进行对比总结。
教学难点:
三点测验干涉和并发系数着丝粒作图
??
课堂教学方案(七)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六章染色体和连锁群(3课时)
第一节连锁和交换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掌握与连锁交换有关的主要概念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理解连锁与交换的细胞学基础和基因定位的方法,并作出连锁遗传图。了解连锁交换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要联系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把三个基本规律进行对比总结。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连锁交换有关的主要概念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连锁与交换的细胞学基础和基因定位的方法,作连锁遗传图
难点:三点测验干涉和并发系数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1.性状连锁的表现
1906年,Bateson用香豌豆做了一个两对性状的杂研究。
P紫花长花粉粒x红花圆花粉粒
?PPLL↓ppll
???????F1紫,长PpLl
????????↓自交
????????F2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P-L-P-llppL-ppll?
实际个体数483139039313386952
????按9:3:3:1推算3910.51303.51303.5434.56952的理论数
????在上述结果中,F2中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不符合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9:3:3:1的分离比例。其中亲本型的性状组合的实际数明显多于理论数。而重组类型(红长和紫圆)却明显少于理论数。很难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2.连锁遗传的解释
不论是相引相还是相斥相,F2群体中紫花对红花,长花粉对圆花粉的分离都接近3:1。
分析说明,若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但就每个单位性状而言,仍是受分离规律支配的。
???结论是,原本属于亲本的两个非等位基因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遗传。
???3.连锁遗传的机理?
???(1)完全连锁
雄果蝇和雌蚕
???(2)不完全连锁
???非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的情形是非常少见的,一般的情况都是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linkage)。当两对基因不完全连锁时,F1不仅产生亲本型配子,也产生少量的重组型配子。???
??二、重组率及其测定
1.重组率??????
???重组率(值)=(重组型配子数)/(重组型配子+亲本型配子)×100%
2.重组率的测定???
???(1)测交法
????前述玉米测交试验的重组率,相引相为3.6%,相斥相为2.99%,就是根据测交结果和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
(2)自交法
?????重组率的变动幅度介于0-50%之间。重组率越小,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重组率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物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同。
???通常用重组率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称为遗传距离。其数值以重组率的数值去掉%表示,单位是“重组单位”或centi-Morgor(cM)。
3.重组率和交换值??
严格地说,交换值是指在连锁的两个基因之间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频率。重组率是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比例。用遗传学方法所测出来的只是重组率,而不是交换值。如果所研究的两个遗传标记相距较远,或者说所关注的染色体片段比较长,其间可能发生双交换甚至多次交换,遗传学方法测定出来的重组率往往小于交换值。
有时候,常把交换值和重组率混用。
三、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一、基因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的位置。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就叫做基因定位(genemapping)。
??????1、基因位于哪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