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6《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教材通过讲述发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环境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校变得更美好。这与学生已有的学校生活经验和道德认知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包括:
1.学校环境的重要性。
2.个人行为对学校环境的影响。
3.如何让学校变得更美好。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学校环境改善活动,提升其公共参与意识。
2.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识别并分析学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3.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其提出改善学校环境的创意方案并付诸实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学校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一员的责任。
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提出具体的改善学校环境的建议和方案。
2.教学难点
①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环境改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②如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将改善学校环境的想法转化为可行的计划和实际行动,确保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学校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记录学生讨论点的便签纸和彩笔。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讨论区域,准备投影仪和屏幕用于播放视频资料。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本节课的预习资料,包括教材相关章节的电子文档和学校环境的图片,明确要求学生预习学校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你觉得一个美好的学校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环境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互动和学生的预习笔记,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要求阅读教材和图片资料,初步了解学校环境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看法。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反馈提交至微信群,教师进行初步评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学校环境变化的视频,引出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学校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强调个人责任和行为规范。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改善学校环境的方案,并进行分享。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学生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学校环境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改善学校环境的建议。
提问与讨论:学生勇于提出疑问,并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学校环境的重要性,明确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如何提出和实施改善方案。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撰写一份关于如何让学校更美好的行动计划。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链接,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环境改善的方法。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撰写作业。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额外的学习和研究。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改进学习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本书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学校环境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学校变得更加美好。
-《校园环保手册》:这本手册详细介绍了校园环保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包括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学校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汇编》:收录了多个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在学校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