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审美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和水,学会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生态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家乡的山水有着深厚的情感。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基本的山水概念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初步形成,但尚需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和清晰、连贯的表达技巧。在素质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家乡山水图片、视频资料、相关音乐素材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绘画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墙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家乡山水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的哪些山水美景?为什么?
3.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展示家乡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和水,提问:这些山和水有哪些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讲解山和水的基本特征。
3.教师展示家乡山水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诗词中的美景。
4.学生朗读诗词,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5.教师展示家乡山水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
6.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对家乡山水的喜爱。
2.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强调绘画和文字表达中的重点。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家乡的山和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在家乡山水中发生的故事。
2.学生分享故事,其他同学聆听并给予掌声。
3.教师总结学生的故事,强调家乡山水对我们的意义。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家乡的山和水?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山水的美景和环保意识。
2.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家乡的一处山水美景,并思考如何保护它。
教学过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家乡山水的特征与描述
-山的形态:峰峦、山腰、山顶等
-水的形态:河流、湖泊、瀑布等
-山水的颜色:绿意、碧波、清澈等
2.山水景观的审美要素
-空间布局:远近、层次、高低等
-色彩搭配:对比、协调、和谐等
-形态变化:曲线、线条、形状等
3.诗词中的山水意象
-常见的山水诗词类型
-诗词中的山水描写手法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4.山水绘画的表现技巧
-绘画工具的选择:水墨、水彩、彩铅等
-绘画技法的运用:勾、勒、泼、染等
-绘画色彩的应用:冷暖色调、明暗对比等
5.家乡山水的环保意识
-环保知识: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等
-环保行为: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等
6.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方法:细致观察、对比观察等
-表达方式:文字描述、绘画表现等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
7.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互相启发
-互相评价:尊重他人、提出建议
-共同完成:协作完成任务、分享成果
8.文化自信与责任感
-了解家乡山水的文化底蕴
-爱护家乡山水,传承文化
-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