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为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示范课,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对鲁滨逊的漂流经历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过程将紧扣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辨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悟人生价值。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六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识别和理解基本的文学元素,如人物、情节、主题等。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冒险故事和人物传记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故事来了解历史和文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阅读较为复杂的文本。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独立阅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文本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难以把握故事的主线。此外,学生对陌生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可能成为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于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精神的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材,便于学生跟随课文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鲁滨逊漂流经历相关的图片、地图、生存技巧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简单的生存工具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态。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滨逊是谁吗?他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经历了哪些惊险刺激的故事?”
展示一些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的海岛风光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作者丹尼尔·笛福,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鲁滨逊、星期五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鲁滨逊在荒岛上制造独木舟、与星期五相遇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现代人的启示,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鲁滨逊的生存技能、与星期五的友谊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案例分析等。
强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在培养冒险精神、生存智慧等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这些精神。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读书心得或感悟,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鲁滨逊漂流记》原著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原著,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收集关于17世纪英国殖民历史、航海技术发展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生存技能相关书籍:推荐一些关于野外生存技能的书籍,如《野外生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