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做个减法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第四单元《做个减法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做个减法表》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学科,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还在逐步形成中。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有限,因此,教学活动需要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
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在进入一年级前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数字和计数,但对减法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对减法的意义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化的练习和应用。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但还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在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弱,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行为习惯上,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逐渐增强,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对于《做个减法表》这一课程,学生的兴趣点可能集中在制作减法表的游戏和互动环节上。他们对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记忆减法运算规则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由于减法运算涉及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反复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便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减法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如苹果、糖果等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器或计数棒等辅助工具,以供学生操作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域,提供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学生制作的减法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减法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减法吗?”引导学生回顾减法的初步认识。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减法情景,如购物找零、分食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做个减法表。”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减法表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减法表的特点。
-通过实例讲解减法运算的步骤,如先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差。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减法表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教师示范制作减法表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如对齐、书写规范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制作减法表,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减法表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减法表,全班同学共同点评。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减法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减法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减法运算。
2.制作一份个人减法表,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减法实例,如家庭购物、烹饪食谱、时间管理等,让学生体会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减法故事:编写或收集与减法相关的数学故事,如《聪明的阿凡提》、《小熊分糖果》等,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减法游戏:设计或引入一些减法相关的游戏,如“减法接龙”、“减法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减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拓展建议: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减法练习,如计算购物清单、制定家庭预算等,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减法相关的项目,如制作班级减法表、设计减法主题的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数学角:在班级或学校中设立数学角,提供减法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如减法表、计数器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数学故事会:定期举办数学故事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减法故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减法挑战赛:组织减法挑战赛,设置不同难度的减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数学实践活动:结合学校或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植物、计算社区人口等,将减法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学反思
教学《做个减法表》这节课,我有一些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减法表的制作充满好奇。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生活实例,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让我意识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能够有效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