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基础"课教学应突出医学伦理教育.pdf
医学院校“根底"课教学应突出医学伦理教育
医学的人道性质和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要具有较高的医学
人文素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修养。因为医学工作不是
冷冰冰的技术,而是更需要注入良心的温暖和人文关心。所以,医
学院校不仅仅重在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技能,还更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医学品质--责任、良知、道义。而这些医学伦理素质的培养,
正是医学院校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根底课(以下简称根底课)教
育的原因所在,医学院校的根底课教学应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根底上,在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突
出医学伦理道德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思想根底。
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突出献身医学的目标追求虽然多
数医学生对未来有着坚决的目标追求,但部分医学生受到网络、媒
体等的影响,开始对理想信念、人生目标有了一些片面的、模糊的
看法。甚至个别医学生逐渐变得麻木不仁,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他
人,沉溺于网络,他们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对医学事业疑虑重
重,对自己的医学生涯没有任何想法和规划。这些思想反映出刚入
学的新生要真正成为一名医学生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还需要帮助
他们准确定位,迅速转变观念,坚决投身医学事业的决心。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
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开展。我决心竭尽全力
除人类之病痛,助安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
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开展和人类身心
安康奋斗终生。这是中国医学生的誓言,旧是以人为本的医学伦理
道德的表达,更应该是深入医学生头脑的崇高理想信念。为帮助学
生坚决崇高理想走出认识误区,根底课要尽量防止说教式教学,要
以教材为线索,严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采用先
进典型、专题演讲的方式进展引导。通过感人事迹,使学生抛弃理
想无关论、无用论、实惠论,逐步走出误区,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树立
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才能真正理解尽职尽责、平等待患、慎行守密、医风廉正医学
伦理道德的根本内涵,逐步了解和热爱医学,坚决献身医学卫生事
业的目标追求。
2.1注重医德。践行仁爱救人
从医者必须有仁爱救人之心。病人将自己的躯体托付于他们,
他们便成为生命的使者,因此要比其他人更有良知,更重视生命的
价值。即使自己面临痛苦、危险甚至牺牲,也要以医生的本分为
重,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唐代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
医生要把病人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推己及人,皆如至亲,竭尽
全力救治病人。
2.2平等对待一切病人从医者的心目中应该只有病人,而不分
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清代陈修园认为从医者不能
利欲熏心,不能眼里只盯着钱,因为假设一涉利心,那么贫富歧
视,同道相攻,伪药欺售,置人命于脑后矣.所以,从医者小应把钱
看得太重,生命应该是重于一切的,这在市场经济重于利的社会环
境下,尤为可贵。
2.3注重言行仪表,给病人以温暖从医者既有了仁爱救入之
心,就非常在意自己对待病人的态度,认为自己的言行亦当注重,即
仪表、言行举止要端庄稳重,态度真诚恳切、温和,因为这样有利
于从精神上给病人以力量,心理上以抚慰,而不是给病人添堵,治
了身病,添了心病。像名医林巧稚,在给病人治病时,就是带着和
病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关心、了解病人,知病人冷暖,给病
人以人文关心,从而受到世人推崇。
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
值观,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根底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救死扶伤、忠于职守,钻研艺术、精益求精,平等交往、一视同
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廉洁行医、遵纪守法,老实守信、保守
医密是本部分教学中必须突出的医学伦理标准。然而,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崇尚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的情况,使大学
生对公平正义、道德良知产生了种种疑心和迷惑。
为了匡扶社会正义,树立知荣明辱的社会新风气,根底课教学
要运用医患故事模拟病房等方式进展引导,让学生能够做到旗帜鲜
明地批判似是而非的利己主义人生观;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些真实的
典型案例,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认清医护人员的神
圣职责,守住道德底线;在专业课教师帮助下组织模拟病房,让学生
尽早接触l临床实践教育,试着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心情,知道如
何尊重生命,知道医护人员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处理好医患关系。
进而能真正明白,在处理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