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医科背景下地方性医学院校药学教育教学实践路径研究.docx

发布:2025-04-06约4.8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医科背景下地方性医学院校药学教育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为加强新医科建设,地方医学院校需要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改变、数字化建设融入、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维度对药学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为药学的新医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开拓内涵和外延建设,以解决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滞后的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医科;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思政

0引言

2022年11月,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明确提出,要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评价等方面对“四新”教育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推动“四新”教育的深化落实。2024年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1]“四新”教育理念,对教育现代化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同时为高等教育指明发展的方向。

新医科建设成为医学教育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进行的一项持之以恒的重要工作。药学是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懂医精药,善研善成”的药学人才是其主要任务。地方性医学院校作为医药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单位,对于实现区域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提供医药产业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各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标新时代的新教改、新质量、新体系、新文化要求,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保障的改革路线,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智慧教室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2-4],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应该看到,新医科建设是时代赋予地方医学院校的重要责任,要实现宏伟的建设目标,满足党和国家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仍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从顶层设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保障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更加深入的建设和完善,将新医科建设走深走实,为我国医学教育在国际医学教育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持续发力,为国家和人民培育更多能够推动、引领医药行业发展的人才。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做好

顶层设计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要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为基础,优化教学体系,构建全链条互动教学模式。教育部提出的摒除水课,打造线上线下金课,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理念,得到广大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5]。如今,高校课堂正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广大教师要把培育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时刻提醒自己的问题,时时审视自身、审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缜密的教育设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动摇,多环节、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课程实施的方向,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根据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建设卓有成效的线上线下教学体系,强化质量监控,形成良好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合力优势,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金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评价方法,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药学人才多维度、立体化培养,以提高药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医学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2地方性医学院校药学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2.1实现数字化教学融入教学体系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工智能引领的医学教育数字化创新是抢占教育高地的关键点。在药学教学中,将数字化理念与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将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是推进新医科建设的重要途径。

以数字化教学为支撑,通过大数据模型,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料,构建知识图谱,不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强化网络课程和数字化课程建设,同时探索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从药学专业特色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依靠云端大数据,积极寻求线上线下教学契合点。采取线上直播、课程录播、线上研讨、线上课程推送等多种形式,结合翻转课堂、PBL、CBL等教学手段,不断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良好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打造师生交流“直通车”,为师生教育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完善“过程跟踪—效果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及时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