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财政体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要点 分税制体制的构成要素 我国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 我国分税制体制的完善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征和理论依据 税收收入划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财权与事权的划分;理解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掌握分税制的主要做法 一、财政体制的概念和实质 (一)概念 财政管理体制是通过划分预算管理权责和预算收支范围来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二)实质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处理政府间在管理权限上的集权与分权、在收支范围上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 1.财政集权和分权 国家政体从集中和分散的角度划分成单一制国家和联 邦制国家两种形式。单一制国家与财政集权相联系,联邦制国家与财政分权体制相联系。要正确认识财政的集权和分权,还应把握以下几点:(1).从性质上分析,主要是看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 (2)从财政收支数量上分析,可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来判断财政体制的集权和分权程度。 2、财政联邦主义 所谓的财政联邦制是指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寻找为有效地行使财政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在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之间的最优分工。联邦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各级政府财政主要对相应的各级议会负责。 (2).各级政府之间有比较明确的事权与财权划分。 (3).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预算组织管理体系 预算组织管理体系,也称“预算级次”、“预算分级,是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预算管理体制的规定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政权结构一般为三级,相应预算级次也分为三级。我国预算组织管理体系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大环节组成,地方预算由省、市、县、乡四级总预算组成。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总预算分别由政府本级预算和所属下级总预算组成 预算收支划分就是确定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归属和财政支出的责任。预算收支划分是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 市场经济国家的事权划分归为三类: 中央列举法、共同列举法、中央推定法。 通常遵循以下原则:适宜性原则、效率原则、法律规范原则,税种属性决定政府间划分主要标准,其遵循原则为: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和负担对等原则。 预算管理权责是指法律规定的参与预算管理的各主体对预算管理的权限和责任 它包括预决算草案编制权、预决算草案审批权、预算执行权、预算调整权、预备费动用权、预算执行报告权、预算监督权和对不合理决定的撤消权等 为了实现纵向政府间财政收支均衡,为了确保各级政府职能的实现和财政体制的顺利运行,确保地方各级政府能够均等地提供基本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相应建立必要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具体内容将在第三节讲述 根据各级预算管理主体独立自主程度的不同,或者说按照财权与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不同,大体可将我国实施过的财政体制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统收统支体制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财政包干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在总额分成的基础上,对增收或超收部分加大地方留成比例,通过多收多留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特别是富裕地区增收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 4.分税制体制 一、分税制概述 1.分税制的含义 分税制体制是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简称,人们通常俗称“分税制”,它是指在确定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以税种为主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据此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构成要素包括分权、分税、分管、政府间转移支付和分级预算五个方面 (1)分权。即划分上下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按照公共产品分层次标准和政府职能分工标准的原理确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 税收收入划分的具体方法是:分割税额、分割税率、分割税种和分割税制和混合型五种 一是分割税额 二是分割税率 三是分割税种 四是分割税制 五是混合型 是指在上述分税的基础上,分别设立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和使用各自的税款,各级财政相对独立,对各级财政的资金不能混淆、挤占与平调 所谓转移支付,若不加任何限制词,是指两个货币收入主体相互之间非交易性的货币交换关系 按照主体和范围的不同,可把转移支付分为广义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和国际间转移支付四种类型 广义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 国际间转移支付 分级预算是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实行各级政府预算的分别编制、分别审批、分别执行和分别平衡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