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2.2.4 镁的提取及应用说课稿1 苏教版必修1[001].docx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2.2.4镁的提取及应用说课稿1苏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专题,结合苏教版必修1教材内容,通过讲解镁的提取及应用,引导学生了解镁的化学性质和工业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推理和实验验证。
2.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镁的化学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在物质性质中的应用。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环保意识在化学工业中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镁的提取过程:详细讲解电解熔融氯化镁提取镁的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电解条件的控制、电解产物的分离等。
-镁的工业应用:分析镁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镁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镁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反应,理解镁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电解原理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和离子移动的微观机制,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镁提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电解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高温,需要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镁应用领域的拓展:学生可能对镁的应用领域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镁在其他潜在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镁的提取原理和应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镁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镁的化学性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解过程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电解原理。
2.实物展示:展示镁合金样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镁的应用。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如在线实验视频、相关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镁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的?它在工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3.引导学生回顾:简要回顾钠的提取和应用,为镁的提取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镁的提取原理(5分钟)
-讲解电解熔融氯化镁提取镁的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电解条件的控制、电解产物的分离等。
-通过动画演示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和离子移动的微观机制。
2.镁的化学性质(10分钟)
-实验演示镁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总结镁的化学性质。
-讲解镁的还原性和氧化性,以及其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
3.镁的工业应用(5分钟)
-分析镁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强调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实验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镁与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课堂讨论:针对镁的提取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电解熔融氯化镁提取镁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氯化镁作为原料?
2.提问2:镁的提取过程中,如何控制电解条件?
3.提问3: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提问:学生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与镁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镁的提取和应用的重要性。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镁的物理性质:介绍镁的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镁应用的影响。
-镁的化学性质:详细列举镁与氧气、水、酸、碱等物质的反应,分析镁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行为。
-镁合金的种类和应用:介绍镁合金的分类,如镁铝合金、镁钛合金等,以及它们在汽车、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镁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探讨全球镁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开采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镁的回收和再利用:介绍镁的回收工艺,以及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