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11-20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1-20的认识》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11-20的认识》,通过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11到20的数概念,掌握数数、识数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书写11-20的数字,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1-20的数字识别、书写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核心知识举例: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并书写数字11到20,如能够快速指出“15”这个数字,并正确书写。
-学生需要理解11到20的数的顺序,如能够按照顺序排列这些数字,理解“12”在“11”之后,“13”在“12”之后。
-学生需要掌握大小比较,例如能够比较“18”和“15”的大小,知道“18”大于“15”。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11-20这些较大数字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简单数学推理的应用。
-难点内容举例:学生可能会混淆11-20的数字,例如将“14”误认为“41”,或者难以记住这些数字的正确顺序。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具象化的教具,如数字卡片、计数棒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11-20的数字排列和大小关系。例如,通过将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让学生直观地看到“18”比“15”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的顺序概念。
-另一个难点是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例如理解“如果我有15个苹果,再得到3个苹果,我就有18个苹果”。学生可能难以将数字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如分发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应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11-20的数的概念。
2.设计数数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如“数苹果”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3.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工具作为教学媒体,增强学生对数字的直观感知和记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字,巩固基础知识。
-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10以内的数字,请大家按顺序说出1到10的数字。”
二、新课讲解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11-20的数字,讲解数字的书写和识别方法。
-我展示教材中的11-20的数字,并说:“今天我们要学习11到20的数字。请大家注意,这些数字的书写和10以内的数字有所不同。”
2.讲解11-20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我说:“我们先来看11到20的顺序。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数:11,12,13……20。现在我们知道了11到20的顺序,那么我们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比如,12比11大,13比12大,依此类推。”
3.通过具体物品演示,让学生理解11-20的数的实际意义。
-我拿出一些小物品,如苹果,说:“假设这些苹果的总数是11,如果再增加1个苹果,我们就有了12个苹果。请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物品来演示一下11到20的数。”
三、巩固练习
1.设计数数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11-20数字的理解。
-我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数数游戏,我会拿出一些物品,你们需要快速说出它们的总数。比如,我拿出15个苹果,你们要迅速说出‘15’。”
2.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增强互动和参与度。
-我说:“现在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数数,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快又准确。开始!”
四、难点突破
1.针对易混淆的数字,采用数字卡片帮助学生区分。
-我拿出一些数字卡片,说:“有些同学可能会混淆11-20的数字,比如11和12,14和41。现在请大家拿出这些数字卡片,我来教你们如何区分它们。”
2.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11-20的数的应用。
-我举例说:“如果你们去超市买水果,水果店老板给你18个苹果,你要知道这意味着比10个苹果多8个。现在请大家尝试用11-20的数来描述一些生活场景。”
五、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11-20的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
-我说:“好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11-20的数字。谁能告诉我,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强调11-20的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说:“11-20的数在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