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8升国旗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识字8升国旗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识字8升国旗,本节课选自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课文理解以及相关文化知识的拓展。主要学习“升、旗、升旗”等生字,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氛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生字学习,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力;通过课文朗读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升国旗的相关文化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字学习:重点掌握“升、旗、升旗”等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能够正确书写。
2.课文理解: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氛围,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
1.生字理解:部分生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字形相似,容易混淆。
2.课文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升国旗的庄重和爱国情感。
解决办法:
1.生字教学:通过实物展示、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字形,同时通过反复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记忆。
2.课文理解:通过分角色朗读、图片辅助、情境创设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升国旗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国旗、升旗杆模型)、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电子版。
3.信息化资源:升国旗的视频资料、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图片和音频。
4.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升国旗的庄严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升起过程,提问:“你们知道国旗是什么吗?国旗升起来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如“天、地、人”,并尝试用这些字组词。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a.教师展示“升、旗、升旗”等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讲解字义。
b.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国旗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升国旗的礼仪。
-举例说明:
a.教师举例说明“升、旗、升旗”等字在课文中的运用。
b.学生跟读课文,体会生字在语境中的意义。
-互动探究:
a.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国旗的来历吗?”引导学生分享关于国旗的知识。
b.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正确升国旗,并分享讨论结果。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尝试用新学的生字组词,如“升旗仪式”、“国旗飘飘”等。
b.学生模仿升国旗的动作,体验升旗的庄严氛围。
-教师指导:
a.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组词和动作进行个别指导。
b.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升国旗的庄重和爱国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看升国旗的视频,感受国旗的庄严。
-学生尝试用新学的生字写一篇关于升国旗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6.课后延伸(约10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与国旗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学生制作一份关于国旗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国旗知识:介绍国旗的起源、设计理念、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不同国家的国旗特点。
-升国旗仪式:探讨升国旗的礼仪和程序,包括升旗的时间、场合和注意事项。
-爱国主义教育:收集一些爱国主义故事和诗歌,如《义勇军进行曲》、《我爱我的祖国》等,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语文实践活动:搜集与国旗、爱国主题相关的成语、谚语和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收集不同国家的国旗,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升国旗仪式,亲身感受仪式的庄严和神圣。
-通过阅读爱国主义故事和诗歌,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创作关于国旗的诗歌、故事或绘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国旗知识,以及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
-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