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环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第1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地势的概念 知道中国地势的特点 初步学会分析地势特点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教学重点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新: 阶梯状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活动3: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从西向东,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请你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很快找出从西向东海拔高度的变化状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地势的变化特征。
学生:绘图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用教材的“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 高原、山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 线:( )山——( )山——( )山第二阶梯 ?—2000米 ?
高原、盆地 ?内蒙古、云贵、黄土高原,准葛尔、塔里木、四川盆地 界 线:()岭——()山——()山——()山 第三阶梯 ??
平原、丘陵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东南丘陵(、、丘陵)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阅读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三级阶梯内部一些地形区的形象特点。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5: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与同组的同伴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组: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的分布特征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古人是怎样描述的? 第三组:在自制的透明小水槽中注入水,在水的流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吗:水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利用中国地形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落差的利用价值。 第四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交通图”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 第二组: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三组: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说明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组: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板书设计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第2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 知道我国地形的特点 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单元分布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单元分布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填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的地形类型。
?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 ? 界 线: ( )山——( )山——( )山 第二阶梯 ? ? 界 线: ( )岭——( )山——( )山——( )山 第三阶梯 ? ? 从上表看出,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学生答)五种基本形态——比较齐全。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世界,下面咱们就共同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地形吧! 讲授新课:多样地形 1.地形复杂多样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