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测试题.doc

发布:2017-07-04约2.9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 ①统计整理 ②统计分析 ③统计调查 ④统计分组。 2.统计整理的资料( ) ①只包括原始资料 ②只包括次级资料 ③包括原始和次级资料 ④是统计分析结果。 3.反映统计对象属性的标志是( ) ①主要标志 ②品质标志 ③辅助标志 ④数量标志。 4.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层叠起来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 ①品质标志分组 ②复合标志分组 ③混合标志分组 ④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分配数列( ) ①都是变量数列 ②都是品质数列 ③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 ④是统计分组。 6.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 ①品质标志分组 ②数量标志分组 ③复合标志分组 ④混合标志分组。 7.将25个企业按产值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 ①产值 ②企业数 ③各组的产值数 ④各组的企业数。 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 ①钟形分布 ②正J形分布 ③U形分布 ④对称分布。 9.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 ) ①只能编制一个分组数列 ②只能编制一个组距数列 ③只可能编制组距数列 ④可以编制多种分布数列。 10.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 ①选择分组的标志 ②划分各组界限 ③区分事物的性质 ④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和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 ) ①必须重叠 ②前者必须重叠,后者可以间断 ③必须间断 ④前者必须间断,后者必须重叠。 12.在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下上限数值时,一般是( ) ①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②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 ③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④另立一组。 13.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 ①单项式分组 ②等距分组 ③不等距分组 ④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 ①正比 ②等比 ③反比 ④不成比例。 15.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 ①行标题 ②主词 ③列标题 ④总标题。 1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49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是( ) ①统计调查的继续 ②统计汇总的继续 ③统计调查的基础 ④统计分析的前提 ⑤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量观察到总体量认识的连续点。 2.统计分组( ) ①是一种统计方法 ②对总体而言是“组” ③对总体而言是“分” ④对个体而言是“组” ⑤对个体而言是“分”。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 ②按数量标志分组 ③选择分组标志 ④划分各组界限 ⑤按主要标志分组。 4.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 ①等距数列 ②异距数列 ③品质数列 ④变量数列 ⑤次数与频率。 5.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 ) ①品质标志 ②数量标志 ③各组名称 ④次数 ⑤分组标志。 ⒍统计分组( ) ①是全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方法 ②可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分类 ③可分析总体内部结构 ④可采用多种标志分组 ⑤利于揭示现象间依存关系。 ⒎分组标志的选择( ) ①是对总体划分的标准 ②要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 ③要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④必须是数量标志  ⑤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⒏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 ①J形分布 ②S形分布 ③钟形分布 ④U形分布 ⑤Z形分布。 ⒐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①变量值的大小 ②变量性质不同 ③选择的分组标志 ④组距与组数 ⑤组限与组中值。 ⒑组距数列,组距的大小与( ) ①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②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③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 ④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⑤全距大小成反比。 ⒒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 ①是上限和下限的中点数 ②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③在开口式分组中无法确定④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⑤就是组平均数。 ⒓现将某班级40名学生按成绩分别列入不及格、及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