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焊接基础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三章焊接基础知识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电特性参数: 1.焊接电流: 焊接时,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符号“I” 单位“A” 2.电弧电压: 电弧两端(两电极)的电压。 符号“U” 单位“V” 3.焊接速度: 单位时间内完成单道焊缝的长度。符号“v” 单位“m/s” 4.焊接电源: 提供能量产生电弧的设备。 必须明确电源的性质(交直流、脉冲、逆变)及极性 5.脉冲参数: 基值电流、脉冲电流、脉冲频率等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温度参数 A焊前预热 作用:1.降低热影响区冷却速度,避免脆硬组织形成,防 止冷裂纹并改善热影响区塑性 2.减少焊接区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 3.扩大焊接区加热范围,使焊接接头在较宽的区域 内处于塑性状态,减弱焊接应力影响 4.改变焊接区应变集中区部位,降低促进冷裂纹形 成的应力峰值 5.延长焊接区在高温停留时间,有利于焊缝中氢的 逸出,降低氢致裂纹形成的危险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焊前预热温度的确定: 1.材料的实际碳当量 2.工件的结构形状和拘束度 3.焊接工艺及操作技术 4.焊接材料的扩散氢含量 5.焊件和周围环境的冷却条件 6.施工条件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B层间温度 层间温度是指焊接过程中,每道焊道焊接前焊件应控制的温度范围。 碳钢、低合金钢、耐热: 层间温度上限---350-400℃ 层间温度下限--预热温度 层间过高则抗拉强度降低,甚至产生脆性组织 奥氏体不锈钢: 层间温度通常小于250℃ 过高则抗腐蚀性能会大大降低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不需要预热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C后热、消氢处理 定义: 焊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和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目的: 1.避免形成脆硬组织 2.使扩散氢逸出焊缝表面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焊接操作技术 焊接技术操作参数: 1.操作程序 2.有无清根和清根方式 3.有无摆动 4.多道焊/单道焊 5.手工焊/自动焊 6.有无锤击 7.单丝/多丝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焊接位置 一.焊接位置的分类 平:(PA) 立:向上立焊 (PF) 向下立焊(PG) 横:(PC) 仰:(PE)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钢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对考试试板的各种焊接位置及代号进行了规定:见下表 1表示 平焊位置 2表示 横焊位置 3表示 立焊位置 G表示 对接焊缝 F表示 角焊缝 R表示 管子旋转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4表示 仰焊位置 5表示 全位置 6表示 管子45?固定 FG 组合焊缝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焊后热处理 1.作用: 消除焊接应力 改善接头组织和性能 2.方法: 去应力退火 正火 正火+回火 淬火+回火 固溶热处理 稳定化热处理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去应力退火 定义: 对焊件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到Ac1点以下足够高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冷却到300-400℃,将焊件移到炉外空冷。 目的: 消除内应力 使扩散氢逸出焊缝表面,防止冷裂纹 稳定结构 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 参数: 热处理温度 保温时间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正火 将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热到Ac1(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中冷却。 正火+回火 焊件正火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