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摄影教程第三章 摄影基础知识.ppt

发布:2016-11-02约4.45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曝光补偿在相机中的选项,只针对一些自动曝光的模式生效,如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等,而手动模式下没有曝光补偿选项的。 图3-17所示为相机在光圈优先模式下的曝光补偿选项界面。 图3-17 曝光补偿还适用与以下几种情况: 在当前拍摄环境下,如果照片普遍欠曝或者过曝,我们可以通过曝光补偿来弥补曝光的不准确。 在摄影创作中,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比如高调或者低调,可以选择用曝光补偿人为的使照片过曝或者欠曝,从而达到表现目的。如图3-18 和图3-19 所示,正常曝光的图片和通过曝光补偿,减少曝光量的图片。拍摄者在正常曝光的基础上减少了2 档曝光,从而使黄昏的气氛更加浓烈。 图3-18 图3-19 3.5.4 解像力与最优光圈 通常来说,解像力是用来形容一只镜头再现被摄体细节的能力。 解像力越高的镜头,越是能更清楚地分辨被摄体细节,所拍摄的图片在按一定比例放大后仍然可以保留部分细节。 解像力越低的镜头,对被摄体细节的表现能力就越差,放大后细节可能比较丢失严重。 如图3-20 和图3-21 所示,较高解像力与较低解像力示意图。 图3-20 图3-21 一张图片清晰的图片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较小的ISO 值 准确的曝光 明暗反差不是太大的拍摄环境 拍摄时尽可能地保持相机稳定 适当的光圈值 每只镜头都有一个成像最佳的光圈挡位,这个光圈挡位就叫做这只镜头的最优光圈或者最佳光圈。 通常来说,将一只镜头的最大光圈缩小1 ~ 2 挡时,即得到了该镜头的最佳光圈。 3.6 摄影创作的步骤 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并最终完成拍摄的。 这些步骤包括:确定摄影主题、确定拍摄时间和拍摄环境、选定拍摄工具、调整相机、试拍、正式拍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步骤指的是摄影创作的步骤,而不是一般的拍摄。 确定摄影主体 确定拍摄时间和拍摄环境 选定摄影工具 现场调整相机 正式拍摄 测光模式 数码相机和部分传统胶片相机有这几种测光模式:点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除此之外,数码相机通常还有评价测光,图3-6 所示为数码相机常见的几种测光模式。 图3-6 点测光 点测光是测光系统只对画面中很小的一个点作为测光依据的测光模式。 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有时也被称为中央部分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评价测光 测光误差 测光系统之所以会出现误差,最主要原因是测光系统将18% 的灰板作为物体的反光率标准,默认所有的物体都具18% 的反光率,并依据这个数值来确定光圈值和快门值。 通常来说,大多数物体的反光率都在18% 左右,但如果画面出现大面积高反光率的物体或低反光率的物体时,就会导致测光系统测出来的曝光值和被摄体实际所需的曝光量有出入,如图3-7 所示为市面上常见的灰板。 图3-7 3.4 对焦 对焦也叫聚焦,对焦的过程就是通过操控相机,使被摄体成像清晰的过程。 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即是通过手动调节镜头的对焦环,改变透镜和成像面的距离,从而使影像清晰。 自动对焦 在拍摄时,相机通过自带的对焦系统来完成对焦,这种对焦方式就是自动对焦,自动对焦通常用AF 来表示。 相机的自动对焦通常有三种模式:单次拍摄自动对焦,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动体预测自动对焦。 图3-10 所示为佳能和尼康的自动对焦模式的英文缩写。 图3-10 单次拍摄自动对焦 这种自动对焦模式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物体。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这种模式会根据拍摄主体的位置变化而自动在每次自动对焦和人工智能伺服对焦之间切换,适合于无法预测其动作的被摄体。 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这种对焦可以理解为连续自动对焦,适合与大部分运动场合的拍摄。 自动对焦失效 自动对焦虽然方便省时,但并不适用于任何场合,在以下几个情况下,自动对焦可能会失效。 低反差、光滑的对焦区域 高亮度、高反光的对焦区域 拍摄体位于相机的对焦点之外 光线过于微弱的环境 HDR 拍摄模式 被摄体和背景或前景反差很小时 3.5 部分摄影名词解释 3.5.1 景深 景深指的是当对焦完成时,被摄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简单地说,景深就是画面的清晰范围。 在摄影创作中,景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主体或主题的表现,是通过构图与景深来完成的,如图3-12 和图3-13 所示,小景深场景和大景深场景。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光圈、镜头焦距、摄距。 图3-11 图3-12 图3-13 光圈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