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刘德娟.docx

发布:2025-03-14约1.8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t/s/_blank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2.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学生4人一一组,每组一个玩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活动的兴趣。

1.课前游戏

师: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准备好了吗?

我来说,说你来做。

2.你们喜欢玩猜一猜的游戏吗?

师:这是我们班同学的背面,猜猜她是谁?出示右侧面,再来看看它的左侧面,它是谁呢?再出示前面,师:看看她的正面,现在我们能肯定她是?师: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单看一面,我们还得要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齐读:观察物体

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请小组长把玩偶面朝白板坐正。仔细看看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面。请坐在玩偶前面的同学拍拍手,坐在小熊后面的同学坐在小熊左面的同学坐在小熊右面的同学

老师:接下来,请大家面朝玩偶坐好,平视玩偶把你看到玩偶的样子说一说,在小组在小组内说说你在哪面观察?看到了玩偶的什么?全班交流:

我在()面,我看到的玩偶的()

小组汇报,其他相同位置人判断。

(二)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要想全面观察玩偶怎么办?请大家静静的有序的走到其他三个位置,小组说说看到了玩偶的哪一面?

2.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

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玩偶的头顶。)

3.反思提升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看来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玩偶形状是不同的。

(3)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师:小明他们在观察熊猫,现在我们一起想象,都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能看到熊猫的什么特征?请连一连。

汇报描述小亮、小红、小芳分别看到的熊猫的特征。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五、巩固练习

1.眼力大比拼。

2.闯关小能手

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

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六、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平视主要特征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