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象征-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共30张PPT).pptx
;表达技巧;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诗歌鉴赏术语,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注意;逐一介绍;7、动静结合;答:以动衬静;2.①动静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陌上桑⑴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用了什么手法塑造罗敷的美丽的?;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首联中“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诗歌是如何塑造隐者形象的?;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
C.“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
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铜壶漏报天将晓”意思相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15.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清冷心境”与诗意不符。“侵”和“透”都含蓄的描绘了夜深天冷,人们畅饮通宵的场景,并没有表现曲终人散的清冷心境。
16.①首联叙述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字体现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欢乐心情;②颔联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③最后两联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写放假碰上了元宵节,宴会持续了很久,叙述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是高兴的意思,表达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愉快心情。领联写了人们不停地跳舞,很多人都已经醉了,众人才思敏捷吟诗到黑夜将尽,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最后两联写天都快亮了,回来的人都没有玩的尽兴,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志节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具有象征意义。
因而鉴赏这些形象(或“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象征;象征就是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比如,
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
竹子象征气节,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