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作业成本计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八章 作业成本计算
本章考情分析及教材变化
从考试来说,考试的题型客观题、主观题都有可能性。
本章大纲要求: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最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
年度
题型 2008年 2009年(原) 2009年(新) 2010年 单项选择题 1题1分 1题1分 多项选择题 1题2分 1题1.5分 判断题 2题2分 1题1分 计算分析题 1题8分 综合题 1题15分 合计 4题11分 3题18分 1题1.5分 1题1分
本章与2010年教材相比删除了作业成本计算中预算分配率法、删除了作业成本管理的有关内容。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与特点
测试内容 能力等级 (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2 (2)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2 (3)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1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可方便的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相关概念 要点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操作。 资源 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资本资产(车床和厂房等)。
【提示】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题1·多选题】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的有( )。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C.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它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答案】AC
【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选项B、D是作业动因的含义和特征。
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业成本法 B.作业成本法C.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D.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方式来分配成本【答案】【解析】 能力等级 (1)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步骤 2 (2)作业成本法举例 2 (3)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
一、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步骤
(一)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
1.含义
即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作业的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之间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
2.作业的分类
将作业按作业产出或消耗的方式,分为单位(数量)级作业、批次级作业、产品(品种)级作业和生产(能力)维持级作业四类。
种类 含义 特点 单位(数量)级作业 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 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 批次级作业 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 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 产品(品种)级作业 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 产品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线存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生产维持级作业 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 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例题3·单选题】按产出方式的不同,企业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其中,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作业是( )。(2008年)
A. 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答案】A
【解析】单位级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因此,A正确;批次级作业(即与产品的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品的批次数的变动而变动的;产品级作业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业;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