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断面设计PPT.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提要;第一节 概 述; 2、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
3、设计线: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设计人员定出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它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纵断面设计线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
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1.空气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 ; 2.道路阻力; (1)滚动阻力;汽车在坡道倾角为α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方向的分力为Gsinα,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坡度阻力可用下式计算
Ri=Gsinα
因坡道倾角一般较小,认为sinα≈tgα=i,则
Ri=Gi (N)
式中:Ri——坡度阻力 (N);
G——车辆总重力(N);
i ——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道路阻力;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变通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称为惯性阻力,用RI表示。
汽车的质量:平移质量
旋转质量;(三).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2.汽车的行驶状态;纵坡度表示方法:
纵坡度的表示方式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五)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六)最大纵坡;4.最大纵坡制定依据:
汽车的动力特性;
道路等级(V);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
车辆行驶安全;
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
规定P61 表3.9;(七)高原纵坡折减;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80km/h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
对桥上及桥头路线的最大纵坡: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采用;大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同;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应大于3%.
隧道部分路线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于3%,但独立明洞和短于100m的隧道其纵坡不受此限;紧接隧道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当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
在非机动车交通比例较大路段,为照顾其交通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二、坡长限制;;; 3、缓和坡段;三、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和合成坡度;2、平均纵坡;标准规定:; 3、合成坡度;附:合成坡度公式推导;附:合成坡度公式推导;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①在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②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③非汽车交通比率高的路段。
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为8%,该路段纵坡度为4.8%,则合成坡度为;我国《标准》规定: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教材表4-3的规定;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8%。
为了保证路面排水,《规范》还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用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四、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4)纵坡设计应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
5)纵坡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填方,在设计中争取填挖平衡。
6)纵坡设计应结合道路沿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适当照顾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第三节 竖曲线;; 1.定义: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