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曲线+纵断面设计.doc

发布:2017-02-02约5.18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面线形设计 路线设计 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 已知资料 该地区的初始年交通组成如表1.1.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5%。 表1.1.1初始年交通组成表 交通组成 (辆/日) 解放CA10B 解放CA390 东风EQ140 92 黄河JN150 黄河JN253 2长征XD980 13 日野ZM440 1 日野KB222 1太拖拉138 16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 3 图1.3.1路线走向及交点图 以下是平曲线设计的相关计算: 交点间距及方位角计算 在地形图上读出起点、交点及终点的坐标如下: QD(A): (476038.784,944329.640) JD(B): (475643.966,943969.346) ZD(C): (475333.754,943408.968) AB段: BC段: 转角计算 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 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如表1.3.1所示。 表1.3.1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 交点编号 方位角 转角 QD(A) 227°37 04 JD(B) 18°38 59.8 208°58 04.2 ZD(D) 圆曲线计算 ①JD1转角处: 已知18°38 59.8,取圆曲线半径,,JD处圆曲线示意图如图1.3.2。以下为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α---路线转角 L---曲线长(m) T---切线长(m) E---外距(m) J---校正数(m) R---曲线半径(m) 图1.3.2 JD处圆曲线示意图 各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桩号校核: QD KO+O.0000 + +534.503 JD K0+534.503 -T -183.271 ZH KO+351.232 +1/2L +1/2×364.127 QZ K0+533.296 +1/2J +1/2×2.416 JD K0+534.503 校核无误。 表1.3.2直线、曲线及转角 交点号 交点坐标 交点桩号 转角值 曲 线 要 素 值 (m) E(X) N(Y) 半径 圆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长度315.3375 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 外距 校正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QD 476038.7842 944329.640 K0+0.00 18°38′59.8″(Z) 750 124.127 120 183.271 364.127 10.854 2.416 JD 475643.9658 943969.346 K0+534.50 ZD 475333.7541 943408.967 K1+172.60 曲 线 主 要 桩 点 直线长度及方向 备注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或圆曲线起点 曲线中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或圆曲线终点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直线段长(m) 交点间距(m) 计算方位角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51.232 534.503 227°37′04″ KO+351.232 K0+471.232 K0+533.295 K0+595.395 K0+715.395 457.240 640.512 208°5804.2″ 纵断面设计 本一级公路路段处于微丘地区,纵坡应均匀平缓。第一个直线段采用-2%的纵坡,第二个直线路段采用3.12%的纵坡。在平纵组合上做到了“平包纵”,竖曲线的半径大于规范所规定的最小半径值。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为: L---竖曲线长度,m; ---坡差,%; R---竖曲线半径,m; E---竖曲线外距,m; T---竖曲线切线长,m。 准备工作 按比例标注20m桩、在地形图上读出地面标高、绘制地面线、绘制平曲线示意图等内容见纵断面设计图。 土质情况:0~50cm为松土,50~100cm为软土,100~300cm为硬土,300cm以上为软石。 控制点 在桩K0+380m与桩K0+440m间有河流,拟建造一座60米跨径的简直梁桥,桥道高出河滩11.3m。同时有原有公路从该两桩号间通过,可以建造匝道连接桥涵与原有公路,实现集散功能,故不再设置交叉口。 起点高程110m,无越岭垭口。 试坡及核对 按照《标准》,最大纵坡为6%,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150m,最大坡长见表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