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培训课件(ppt 35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目录
第一节: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第三节: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管理
第四节:国有资产留存收益的管理
第五节:国有资本金管理
思考题
2
第一 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及其意义
国有资产收益,从本质上来说是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体现了各相关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
国有资产收益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增量,是企业经营、使用国有资产所取得的纯收益(即税后利润),它不包括计入经营成本之中的企业支付的利息和租金。
从这一角度来说,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而获取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的权利。
3
从宏观角度来说,国有资产收益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会总产品C+V+M中的M部分。因为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的M既包括股利、租金和利息等,也包括税金。而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参与M的分配,其收益表现为股利、利息和租金等,但不包括税金,因为税金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参与M分配而取得的收益,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
一般来说,在企业外部关系理顺的条件下,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投资收益率;二是投资额。
4
二、国有资产收益的范围与内容
国有资产收益主要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具有保值增值能力和创造经济利益的资产,其有效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收益构成国有资产收益的主要部分。
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应交国有资产收益
(二)企业留存收益
5
(一)企业应交国有资产收益
它是指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从企业税后利润中应分得的收益,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国有独资企业应上缴国家的利润。
2、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家股应分得的利润。
3、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家作为出资者按出资比例应分得的红利。
4、各级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收益应上缴国家的部分。
6
5、国有资产企业产权转让收入。
6、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股权转让(包括配股权转让)收入。
7、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资本转让收入。
8、其他非国有企业、单位占用国有资产应上缴的收益。
9、其他按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7
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资产收益的性质是国有资产的投资报酬,因此对其实施合理而有效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资产收益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保证。
(二)国有资产收益是国有资产增值的主要途径。
(三)国有资产收益的实现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的中心环节和根本目的。
(四)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权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基本权利,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核心。
8
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是指国家对所实现的国有资产收益在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确定分配份额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以国家为主体,根据国有资产营运的产权制度和实现的收益,为保证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利益,解决三者之间在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非本质矛盾,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关系,对所实现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占有权进行划分,保证其合理归属的管理过程。
9
一、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具有双重职能及相应的双重身份,即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
国家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对企业所创造的利润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10
二、我国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统收统支的制度
(二)企业奖励基金制度
(三)利润留成制度
(四)企业基金制度
(五)利改税制度
(六)承包经营责任制度
(七)税利分流制度
(八)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利润分配制度
11
1989年1月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的试点方案》,旨在克服承包经营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该方案基本内容是:
1、税利分流
2、税后承包
3、税后还贷
12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进行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3
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的原则
(一)遵循客观、公平原则
(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