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课件.pptx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概述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第三节???资源性国有资的管理思考题第四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0102030405第十章??国有资产管理
有资产管理的含义:01国有资产的定义国家所有的资产。01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义对国有资产的形成、运用、存在状态、收益分配等相关活动的管理。01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概述有资产管理的内容有资产的内容来看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指各类企业为从事经营性活动而占用的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国家所有的可供开发利用并产生收益的自然资源。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占用的资产。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概述理过程来看划管理:决定国有资产的总体规模和分布度管理:选择适当的管理体制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营利用与占用的管理: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性国有资产开发利用形式的选择与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占用状态及使用效率的管理
保障国有资产的完好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证国有资产收益的正确分配有资产管理的意义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定义经营性国有资产通常由企业性质的组织占用,并用以生产和提供私人品,其产品都是可以按市场方式去提供。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因此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其中心问题是选择和建立恰当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营性国有资产概述: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制度原因:公有制、计划经济的要求。经济原因:(1)计划经济为提高生产力(二)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的原因社会原因: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财政原因:增加财政收入(2)市场经济为弥补市场缺陷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全面的国营经济化发达国家:加强了政府干预发展中国家:用国有经济来提高发展速度010203二战后世界性的国有化过程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四)80年代后的改革从一种普遍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各国国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经济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却普遍低下。国有企业投入高、产出低、产品服务质量低劣,进而大面积亏损。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是在那些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这不仅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想要快速赶超发达国家的梦想落空,同时也使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受到指责。这一切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去考虑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经济的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调整普遍实行了调整与改革改革的方式:彻底私有化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活动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以及相关管理方法的总称。是规范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活动的根本制度。
政府预算制:国家所有政府经营01准商业制:国家所有部分政府经营02商业制: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重点放在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上)03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类型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选择管理体制时应考虑的因素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三、选择管理体制时应考虑的因素(一)制度因素:1.计划体制要求政府对社会资源要有充分的配置权。2.市场体制要求市场对社会资源起基础的配置作用。(二)行业的性质:1.需要垄断的2.应适当管制的3.应充分竞争的(三)国有资产的数量1.数量少(信息的充分获得较易,直接管理效果较好。)2.数量多(充分获取信息难,更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间接管理。)
商业制和准商业制上的国有资产管理确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规模与分布基本社会制度的要求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波动周期的要求政府的政策倾向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设置管理机构03国有资产的生产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机构0102国有资产的资本金经营机构(有的国家有,有的国家没有)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划分管理职能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所有权代表机构的职能: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向立法机构(民意机构)负总体责任。资本金经营机构的职能:对国有资本金进行经营并保证其增值。产经营机构的职能:用所占用的国有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选择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股份制2.承包制3.租赁制选择管理方法产权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价值管理为主动态管理强化经营者约束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第二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有资源的含义第三节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的含义:自然界形成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物质条件。的资产性和有价性资产性:开发利用可不断产生收益。有价性:收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