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苏教版第十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标苏教版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
50+50=100 x+50100 x+50=150
等式
方程
X+50200 x+x=200
教学反思: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对等式和方程有了明确的理解,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但少数学生在方程后面加了单位名称,原因是交代不清,导致出现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
(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
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
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2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x=50 x+20=50+2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