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发布:2025-03-04约6.34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主干·自查自测;根底梳理

一、认识荒漠化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方法指导】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开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那么: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温馨提示】荒漠化防治中应以“防”为主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是片面的。;思维导图;课前自测

(2013·马鞍山模拟)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开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第2题,我国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答案1.C2.A;(2013·池州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3-4题。;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甘肃省沙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4.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第4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答案3.C4.A;核心·典例突破

核心考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根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开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那么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人为原因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也有差别。;过度放牧;互动探究

此考点常结合区域地形图及气候统计图表或土地利用结构图表进行命题设计,一般通过区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