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教案
学 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94班
授课教师:谢晓燕
授课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3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从成因跟危害中得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跟措施。
(6)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1996年,摄影师在加州拍下这个美景如今这里面目全非,下图就是摄影师10年后在同一地方拍的。[教师讲述]同学们看完了吧,请大家一起朗读荒漠化的定义。
[学生朗读]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展示ppt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 很好,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我们来看一下图片,这张图片是沙尘暴,沙尘暴既是土地沙漠化的结果,又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一个动力因素。石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分布于18个省,其中80.7%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西藏三个省区。
A 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 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 冬季风影响的实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 ( )
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②降水集中在夏季
③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 ④河流水流速度较快 ⑤植被稀少,沙质沉积物多 ⑥冬春时节多大风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⑤ ⑥ D、 ② ⑤ ⑥
六 布置作业 (1分钟)
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荒漠化成因等内容去预习好下一节课我们要讲的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 、荒漠化的概念
1、表现: 2、实质 3、分布:
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干旱
1、地理位置与地形
2、气候
3植被
三、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1)干旱的自然特征
1、自然因素
(2)气候异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