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一)说课稿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一)”。主要包括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联系这些已有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能够准确读写小数。
2.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通过小数加减法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模型观念,通过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理解,建立数与形的联系。
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将小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然而,在接触小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层面:学生对小数的概念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小数的读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数值变化等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
2.能力层面:学生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上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在处理小数点对齐、进位和借位等问题时,容易出错。
3.素质层面: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小数概念和运算规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适应。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小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游戏化学习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小数的直观认识。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技巧的掌握。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小黑板、计时器。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材、在线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动画演示、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库、相关教学视频。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小数点标记器)、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你们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认真倾听并记录下他们的答案。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小数的意义”几个字,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和分数的意义。
2.老师解释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
3.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作用,以及小数点后面每一位的计数单位。
4.老师演示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出示小数读写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高读写准确性。
2.老师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练习结果,并给予点评。
四、小数加减法
1.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老师演示小数加减法运算过程,让学生跟随练习。
3.老师出示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互动
1.老师提问:“同学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如果遇到小数点对不齐的情况怎么办?”
2.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3.老师出示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六、拓展延伸
1.老师出示生活中的小数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们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重要性。
2.老师提醒学生们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小数读写和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老师提醒学生们注意做题规范,认真检查答案。
九、课堂反思
1.老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
2.老师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结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本节课“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练习一)”的学习后,学生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效果: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点及其位置的意义。
-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独立完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有了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