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小数的意义,包括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整数、二年级学习分数时积累的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复习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章节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三)》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小数的意义,学生能够抽象出小数的概念,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培养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通过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包括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小数点的作用。
2.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书写小数。
难点:1.理解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解决办法:1.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小数点的作用。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突破难点。
3.通过分层练习,从基础到提高,逐步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技巧。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器
-课程平台:班级数学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小数概念动画、小数加减法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小数点、计数单位卡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老师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实例,如商品价格、温度等,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并提问:“这些小数是如何表示的?它们与整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老师总结:“小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式,它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3.老师引入小数点,解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小数的计数单位,通过比较整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计数单位卡片表示小数,如0.5表示五个十分之一。
3.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前后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释小数点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小数读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2.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实物(如水杯、书本等),测量其长度、宽度、高度,并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
3.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全班共同讨论,纠正错误,巩固小数的意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举例回答:“如何将小数与整数、分数进行转换?”
-学生举例:0.5可以转换为分数1/2,也可以转换为整数0.5。
2.举例回答:“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举例: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需要保持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举例回答:“如何判断小数的大小?”
-学生举例: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读法和写法,以及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关系。”
3.老师总结:“小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总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小数的意义
-小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数值表示方法。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点将数值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部分。
2.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计数单位包括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
-个:表示整体的一个单位。
-十分之一:表示整体十分之一的部分。
-百分之一:表示整体百分之一的部分。
-以此类推,还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
3.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小数点读作“点”。
-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如0.23读作“零点二三”。
4.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小数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边。
-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如0.23写作“0.23”。
5.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关系
-小数可以转换为分数,分数可以转换为小数。
-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