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征求意见稿-黄河口大米仓储保鲜及物流运输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05约2.6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T/UNPXXXX—XXXX

黄河口大米仓储保鲜及物流运输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河口大米仓储保鲜及物流运输的术语和定义、仓储保鲜、物流运输、质量控制、应急处理预案。

本文件适用于黄河口大米从收获后到销售前的仓储保鲜及物流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54大米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DB37/T4320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米

3术语和定义

DB37/T43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仓储保鲜

4.1仓库建设

4.1.1选址

仓库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交通便利的区域。仓库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垃圾处理场等,仓库周边环境应杜绝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污染物的侵扰,距离交通主干道大于500m。

4.1.2建筑

4.1.2.1仓库建筑结构应防潮、隔热、通风、防虫、防鼠。

4.1.2.2墙体宜采用双层夹芯隔热板(厚度≥100mm),墙体应坚固、表面平整,无裂缝与孔洞。

4.1.2.3屋顶宜设置防水卷材与反射涂层,地面宜铺设环氧树脂防潮层(厚度≥5mm)。

4.1.2.4应进行功能分区,划分原料暂存区、恒温仓储区、质检区及虫害隔离区,各区通道宽度≥2m。

4.1.3设备配置

4.1.3.1仓储设备应配备齐全,如货架、托盘、堆垛机、输送机等,且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1.3.2应配备全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精度±0.5℃)、谷物冷却机(制冷量≥200kW)、防爆型除湿机(日除湿量≥500L)等仓储设备。

4.1.3.3宜安装红外防鼠电网、防虫灯等,并每月进行一次设备校准与消杀处理。

4.2保鲜技术

4.2.1干燥处理

4.2.1.1干燥处理可选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等方式:

a)自然晾晒时,摊铺厚度≤10cm,翻动频率≥2次/h;

b)机械烘干温度≤40℃。

2

T/UNPXXXX—XXXX

4.2.1.2大米水分含量应符合GB/T1354的规定,水分的检测按GB5009.3的规定执行。

4.2.1.3干燥处理时,大米爆腰率应≤3%,焦糊率应≤0.1%。

4.2.2低温储藏

4.2.2.1仓储核心区温度应≤12℃,温度波动范围为±1℃。

4.2.2.2宜采用谷物冷却机与冷风循环系统,每小时换气量不小于仓库容积的1/3。

4.2.3气调储藏

4.2.3.1气调储藏宜采用充氮降氧、真空包装等方式。

4.2.3.2气体配比建议为:

a)氧气浓度≤5%;

b)二氧化碳浓度≤10%;

c)氮气填充纯度≥99.9%。

4.2.3.3每季度应检测一次气密性(泄漏率≤1%/24h)。

5物流运输

5.1运输工具

5.1.1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大米产品,运输工具内部应清结、干燥、无异味,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

5.1.2宜采用全封闭式冷藏车(温度控制精度±1℃),运输车辆车厢内壁安装食品级不锈钢板,接缝处密封胶条耐温范围-30℃~50℃。

5.1.3货架宜配备缓冲海绵垫,每层堆码高度≤1.5m,碎米率控制应≤0.5%。

5.2运输管理

5.2.1优先选择高速公路或省级主干道,实时监控路况,绕行拥堵路段及污染高风险区。

5.2.2运输全程宜≤48h(跨省运输可延长至72h),中途停靠应开启备用制冷机组,停靠时间≤30min。

5.3装卸规范

应遵循轻拿轻放的原则,杜绝大米发生碰撞、摔落等意外情况,应优先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可使用叉车与传送带系统,装卸倾斜角度≤15°。

6质量控制

6.1监控指标

6.1.1仓储阶段

6.1.1.1仓库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既定周期,对仓储的黄河口大米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6.1.1.2检查内容包含大米的水分含量、杂质含量、黄粒米含量、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等关键指标。质量检查应严格依照GB/T1354的规定执行,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存档。

6.1.2运输阶段

6.1.2.1物流运输企业应构建完善的物流运输监控体系,对运输过程中的黄河口大米实施全程动态监控。

6.1.2.2监控内容包括运输工具的温度、湿度、实时位置等关键信息,监控数据通过实时上传至专业监控平台。

6.2记录与追溯

6.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