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的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英语介于主课与副科之间,孩子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每周的英语课时量仅仅是三节;随着年级的递增、词汇量的增多、语法的加入、孩子们学习英语的难度明显增加,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六年级教材的知识量明显增大,仅靠四十分钟完成要求的内容,时间会显得非常紧迫,这些都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尤其是“课前预习”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面对的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有的家长自己知识水平不够,他们自己不会英语,更谈不上如何去指导学生预习了。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掌握有效预习策略便成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是我在培养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上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让孩子明确预习的任务和要求
任务(预习)。首先把预习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下达任务时,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太难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太容易学生就没有了成就感。教材每单元共有3个部分,每单元都涉及新的句型、单词和对话。我采用分课时预习,这样就减轻了学生预习的负担。对于每一部分的预习我并不是统一规定要求,而是让学生自主预习,在设计、选择和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加强。由于学生对这样的预习充满了热情,所以做作业时格外投入和专注,预习的质量和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比如我在布置预习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我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级:优秀生,级:中等生,级:学困生。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下所示),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级:能背诵课文、词汇,并能自行解决问题。
级: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词汇,找出本课中的疑点和难点。
级:能跟读录音,翻译词汇、对话。
为了促进级学生向级发展,级学生向级队伍靠拢,我结合多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预习优秀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发贴花,贴花换礼品的激励法等等,让学生深刻体会预习带来的成功乐趣。
二、让孩子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学生初次接触预习英语,教师要注意提供预习方法。教师应该对预习有明确的要求,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分析,学会读、划、圈、思、问。预习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听力训练,朗读记忆,发现问题,排除障碍,准备材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其教材内容侧重于词汇和对话,这些内容是基础知识,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划出生词,不懂的用“?”标出,听磁带跟读,模仿发音,并在图片的提示和结合旧知识的情况下猜测新知的含义,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促使其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后用“*”标出。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学生都能解决,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教读,同时学生在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后,再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听课质量。
三、让孩子参与竞争的激励机制
孩子的发展总是参差不齐的,一些自控力差的孩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理会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基础差完不成预习作业还是自己太懒不愿意去做?但不论是哪方面的原因,我们都应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加分机制的评价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这一方式运用到了预习环节中。比如在教学五上5时,我问“”时,五(3)班学生白玉露便大声地说:“”我大加赞赏地问:“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读出这个单词呢?”他自豪地说:“我在家里听点读机”于是我在黑板上给他们一组加上了10分数,(平时我是以10分制奖励一个小贴花)。从此在以后的教学新内容过程中,我将预习与加分制相结合,并到月底后再根据分数的情况给学生颁发“预习习惯之星”的奖状。就这样班上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也许他们预习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累积更多的分数,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激励评价正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也让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从而达到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习惯。
四、让孩子重视预习的检查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要求预习却不检查,那基本上是白搭。我根据不同的任务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检查和评估。
1、家长督促,建立家校联系。
对于每晚的短文预习作业,让孩子读熟,并且知道汉语意思;家长在书上签名。
2、建立学习小组,组内互查。
对于书面的预习作业,由组长负责检查;对于朗读,默写等,小组成员互查,组内每位同学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3、课堂提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