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史解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教学情况 1958年9月,邓懿主编的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俄语注释本,由时代出版社出版。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在原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基础上的发展,以及《汉语教科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对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工作的评价 (二)南宁与桂林的越南留学生汉语学校 1、南宁越南育才学校附属中文学校 1954年新校舍建好后,中文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该校出版的《中国语法教材》,就是在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了越南人学习中文特点编写的。 南宁育才学校附属中文学校的学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定为一年、一年半和两年。 1958年,南宁育才学校迁回越南,尔后,中国利用其旧址重建了广西大学。 2、桂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学校 听、说、读、写“四会”的具体要求是:“(一)听的方面:听懂课堂内教师的讲授,日常生活会话及政治报告(以一般北方音为准)。(二)说的方面:能做一般日常生活会话及口头翻译,并能将看懂的文章说出大意,在声调、语调、词汇和语法上无大错误。(三)读的方面:读懂一般的政治性和文艺性的文章及人民日报,能了解大意,分析重点。(四)写的方面:能写出通顺文章,包括信、日记、笔记(指用中文能记下一徭时事报告的重点)及读者心得,比说的方面更为准确;能写出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要求熟练整洁,笔画应无错误。” “教学内容”有:语文课、政治课、体育课、音乐。语文课包括:发音、会话、词汇、语法、写汉字、阅读和写作。语文课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听话和说话的训练,第二阶段着重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各占一个学期。 “教学方法”强调:课堂阶段应掌握“针对需要,重点讲解”的原则,尽量做到“堂上解决问题”;辅导及练习以“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想结合”为原则 ,做到有问题能及时解决,必须经常下班深入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员自己思考。 (三)对驻华代表团人员及海外汉语教学的开端 1、对外国驻华代表团人员汉语教学的起步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于1971年成立了汉语教员组,从而形成了一支专业的汉语教师队伍。 2、厦门大学创办函授汉语教学 195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海外函授成人教育,以中国语文为主要内容,通过函授的方式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学习、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便利条件。 除厦门大学的海外函授汉语教学外,五六十年代以华侨为主要对象开展汉语教学的,还有广州华侨补习学校、厦门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北京华侨补习学校。 3、其他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 1955年,《中国建设》杂志还开辟了“中文月课”栏目,开始刊载汉语教材。 不少国家不但向我国派遣留学生,而且还在本国开设了中文课程,并要求我国政府派中文教师前去任教。50年代,我国曾向越南、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派遣汉语教师。进入60年代以后,要求我国派遣汉语教师的国家越来越多。 本章小结: 从1950年到60年初,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处于初创阶段。以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南宁育才附属中文专修学校、桂林中国语文专修学校为标志,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无到有,初步确立。这一阶段的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苏联、东欧、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教学类型属于比较单一的汉语预备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规则和技能,克服语言障碍,以便进入专业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从无到有,建立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并着手专门培养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对外汉语师资;对驻华外交人员的汉语教学、刊授、函授汉语教学以及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等项工作也已开始。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规模还比较小,学生和教师数量比较少,教学机构尚不够稳定,教学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汉语预备教育。但是,也为之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60年代中期) (一)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北京语言学院的建立 1、非洲留学生办公室的成立与调整 为了加强对非洲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北京外国语学院设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1961年7月25日,高教部作出决定:将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成立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2、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诞生 1962年6月26日,高教部作出决定: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和出国留学生部从北京外国语学院分享出来,在其基础上单独成立一所专门培训留学生汉语的学校,名称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批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从此,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结束了教学机构和人员迁移不定的状态,有了一个比较稳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