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确定性经济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财政管理与货币控制;§5.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Date;价格稳定:第二个目标
价格总水平稳定,或称物价稳定,以价格指数衡量。
价格指数: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用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物价不稳定或通货膨胀的危害(1980年代后期的中国案例)
对无恒产的人,财产大幅缩水,通货膨胀税;物价高涨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品同比例上涨,商品价格进一步偏离价格,损害公平交易;恐慌等,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导致社会动荡。面对97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情况,有学者从稳定出发主张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相对稳定:实践表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已无法完全消除,一些经济学家把轻微通货膨胀的存在,看作是正常经济现象。;经济增长(发展):我们的硬道理
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适度增长率目标:既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又是资源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发达国家: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经历从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过程。可持续发展危机,使其发展模式及增长速度都有所转变。
中国故事: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
硬在人口增长难题,制度和技术落后。
增长能否持续?;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的目标
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也是重要国际经济问题。
我们一直追求国际收支盈余或外汇盈余,目的何在?;政策选择的难题:目标冲突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通常是两难问题。
充分就业有时也与经济增长有矛盾:因经济增长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带来结构性失业。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有矛盾。因充分就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必然引起进口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目标之间也有相互协调性和关系性。; 共同点是:两者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也都有扩张性、紧缩性政策之分)
不同点是:*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而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1、财政政策的构成; 根据课税对象,可分为: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公债
—— 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短期债
中期债
长期债; a. 军需品
政府购买(g) b. 机关的用品
c. 公务员薪金
d. 公共工程开支
转移支付(tr)
;现代财政制度中的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的三项财政制度
自动变化的税收制度
实行税率制的税收制度: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自动减少,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实行累进税时,经济衰退使纳税人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降幅会超过收入降幅,从而起到抑制衰退作用。反之则反之。;自动变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经济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约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财政制度中的相机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