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选考1+第2讲 高考探究课+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考一 第2讲 高考探究课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中山,古国名今河北定县一带)之地,至房子(今河北临城),遂至代(今山西大同),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山名,位于黄河岸边)之上。……与肥义(赵国国相)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注:世上所有的人)以笑我,胡地、中山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底层百姓),而从政先信于贵(贵族),故愿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中原地区)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依仗)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引水围,则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三
(注:“胡服骑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概括赵武灵王推进改革的显著特点并说明你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策略实施及其历史评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概括、阐释历史认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和时代潮流的基础上,迁移所学的相关改革或变法的学科知识,分析评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答案 (1)历史背景:变法图强成为战国的时代风潮;民族融合和封建化是历史大势。
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应对周边诸侯国或少数民族的威胁;洗雪中山攻赵的耻辱。
(2)特点:目标坚定、策略灵活;因地制宜、以身示范;注重实用、勇于改革。
认识:胡服骑射有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服饰改革是推动政治军事改革的重要配套举措;有利于提高军队战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
——班固《汉书·礼乐制·贾谊传》1962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汉哀帝时的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等人,在议论汉武帝的历史地位时特别强调:“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提议礼仪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对汉武帝变法的各种评价的共通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变法的背景及其历史评价,以汉初治国从无为向有为的转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
答案 (1) 解决等级失序问题;制度治国可弥补人治的缺陷;稳定社会秩序;改变奢靡骄躁风气。
(2)推崇汉武帝的制度变革;肯定其文治武功对后世的突出贡献;表现出自身的理性与远见;其思想认识均源于武帝的变法实践。
3.根据材料,回答问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早由商户联手发行;由商业信用孕育产生;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发行;流通范围广,种类较多。(任何四点即可)
(2)原因:商品流通量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宋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