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共12小4分,共48分)
1.(2016·河北保定摸底)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时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锛、铲、斧 锄、博 商朝 耒、锛、铲、锸、斧、析 铲、博 西周 耒、锛、铲、锸、斧、析、援 铲、罅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解析 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7·四川成都诊断)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
解析 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发展了生产力,使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生产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家庭经营转变。
答案 C
3.(2017·云南检测)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中“游于楚,反于晋”可知桔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可知桔槔是用于灌溉的工具,故②正确;从图片中可看出,桔槔方便了人们取水灌田,所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故④错误。
答案 B
4.(2016·河北石家庄模拟)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
解析 配图为二牛抬杠,只有一犁,不符合材料“三犁共一牛”,故A项错误;配图为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有C项正确;配图没有耧车,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山东淄博调研)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
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体现了曲辕犁使用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
答案 C
6.(2016·广东惠州四模)《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
解析 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7·甘肃兰州调研)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 )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解析 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答案 A
8.(2016·辽宁大连模拟)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骨耜是奴隶社会(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①错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
答案 D
9.(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解析 材料中 “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小农生产也与市场联系,并不是完全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6·四川资阳三模)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