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pdf

发布:2025-03-20约2.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CL0518

课程中文名称:材料物理性能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propertiesofmaterials

课程性质:选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2

授课对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近代物理概论》,《材料科学前沿系列讲座》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和应用。主要介绍各种重要性

能的原理及微观机制,性能的测定方法以及控制和改善性能的措施,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的关系,各种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测定各种性能

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判断材料优劣、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改变材料性能、探索

新材料、新性能、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材料的电、磁、光、热学性能及材料物理检测方法等,主要阐述了

上述性能的物理模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物理效应之间的关系,旨在使学生尽可能地

从物理效应和微观机制角度掌握材料性能。以下分章阐述:

第一章热学性能

课程教学内容:材料热学性能中热容(包括热容的两个经典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热

膨胀、热传导和热稳定性的概念、机理及影响因素。

课程的重点:材料的热膨胀;材料的热传导;材料的热电性。

课程的难点:材料的热容与热焓。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材料热学性能,包括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等性能;

2.理解材料热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3.掌握材料热学性能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电学性能

课程教学内容:材料导电的物理现象,了解离子导电、电子导电和玻璃态导电的机理,

接触超导概念。

课程的重点:超导电性;影响金属导电性的因素;导电性的测量;电阻分析的应用。

课程的难点:绝缘体的电学性能。

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材料的电学性能,包括材料的导电性、超导电性、介电性和压电性等性能;

2.掌握电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3.了解电阻分析的应用。

第三章磁学性能

课程教学内容:物质的磁性、磁畴的概念,铁氧体的磁性、结构及应用。

课程的重点:铁磁性的物理本质;抗磁性和顺磁性;技术磁化和反磁化过程;影响铁磁

性的因素;磁性的测量;磁性分析的应用。

课程的难点:磁畴的形成和结构;动态磁化特性;技术磁化和反磁化过程。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材料的磁学性能;

2.理解并掌握有关磁学现象及物理量、磁性本质、现代磁性理论、磁性测量方法及其分

析方法;

3.磁性分析的应用。

第四章材料的介电性能

课程教学内容:恒定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电导和强电场下

电介质的击穿,以及铁电和压电性能。

课程的重点:压电性能、铁电性能和热释电性能。

课程的难点: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电导和强电场下电介质的击穿。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电解质的介电性能,包括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常数及其随环境的变化规

律。

2.了解极化的微观机制、电解质的压电性、热电性能、光电性能和热释电性能及其应

用。

第五章光学性能

课程教学内容:光通过介质的现象,透光性的影响因素,及反射、光泽、不透明和半透

明、颜色等问题。

课程的重点:光传播的基本理论材料的受激辐射和激光。

课程的难点:材料对光的吸收和色散晶体的双折射和二向色性。

课程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材料的光学性质;

2.掌握光传播电磁理论及材料的光发射等性能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与内容课时作业量备注

第一章热学性能41

第二章电学性能63

第三章磁学性能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