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草原牧歌》教案.doc

发布:2020-02-24约1.2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 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