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

发布:2017-03-10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以与学校保持长期和持续合作关系的企业为依托,选择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方,在已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教高[2012]8号)中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我校共有4个联合申报的中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具体单位是: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七、扩大视野 拓展国际合作 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加大教师及学生的派遣力度,并将学生交流的层次由研究生扩大至本科生层面。2010-2011年派出建筑学院等交流学生22人次赴美国、德国、挪威、日本等国家学习, 2011年共有19名教师到美国等培训,2012年又派出15名青年教师到美国等参加培训。 同时聘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授课,扩大对外交流的范围,与国外高等院校及学术机构的交流不断深入。1999年至2010年底,我校有针对性地先后授予29位外籍学者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职位,其中名誉教授18位,兼职教授7位,客座教授4位。 八、其他 1、广泛交流 开展各级各类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相互借鉴学习,除了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全国有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各种研讨会以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研讨会。 (1).学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汇报研讨会; (2).学校承办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专家组第一次会议暨试点学校试点方案汇报会; (3).参加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暑期研讨会”; (4).按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对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先后于2010年11月、2011年5月、2012年3月提交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及相关素材。 2、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其他专业(包括工科与其他学科门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 自我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培养方案、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调动了教师、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参与试点的学生由最初的273名增加到现在的2098名。学科门类也从单一的工学向其他学科门类发展。 2012年5月,教育部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我校按照教育部“稳步实施,重在落实”的原则,推荐了城市规划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等2个专业参加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2012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开展了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我校立即组织相关专业召开工作启动会议,对申报工作的意义、申报书的撰写、工作安排等进行了讨论与商议,最终经过院(系)审核,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推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参加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评审。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教学效果及工作成效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0级本科生入校起开始实施以来,尽管首批本科生仍未完全进入校企联合培养阶段,但在过去几年中,学校通过“企业导师请进来,学生走出去”的方式,使彼此增进了解,为即将开展的校企联合培养做准备。一方面,学校根据调整后的课程体系特点,有计划地邀请合作企业的导师来我校开展公开课讲座,并与本校教师针对低年级设计系列课程开展联合教学;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这些工作不仅有助于合作企业导师提前了解校企联合教学之前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状况,为企业提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正式进入企业学习之前,对企业运行模式和工作特点能有一个总体认识,以便在专业基础、相关知识等方面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从企业导师和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以上措施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2、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强化企业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做好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工作。 (2).与合作企业一道,进一步完善企业培养课程体系,强化企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3).与合作企业一道,积极进行企业工程实践教材和图书资料建设。制定建设计划,购买和添置适应于学生工程实践的教材和资料。 (4).建立、完善企业培养的安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