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北林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

发布:2017-09-08约4.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北林业大学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二○一三年一月 目 录 东北林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基本数据统计表……………………………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经费统计表…………………………………11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12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15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21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27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39 土木工程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126 东北林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2012年2月,我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本科专业,现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精神,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深入推进我校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我校工程教育质量,为加快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总体思路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人才的要求,以我校木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为依托,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坚持“服务国家、严谨严格、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通过实施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试点,总结并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科学定位各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目标定位 以校企联合为平台,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中国龙江森林工业”;以培养“强实践、善管理、能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工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模式。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四)参与专业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 (五)培养层次 本科层次。 (六)学生情况 木材科学与工程卓越班从2012级新入学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择优选拔30名学生单独培养;土木工程卓越班从2012级新入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中择优选拔50名学生,组成2个班级进行单独培养。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架构 2012年4月,学校成立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斌任组长,成员由负责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国际合作和财务工作的处室领导,试点学院院长和企业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办公室,负责“卓越计划”的组织协调工作。 项目承担学院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由院长任主任,教学副院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学院教学秘书、团委辅导员、科研秘书、专业负责人和相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遴选、实践基地建设管理、监控等教学环节。 (二)保障体系 学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专业组成的三级管理和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学院评价、教与学沟通、教师培训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三、政策措施 (一)学校层面的主要政策措施 1.经费保障。学校对两个专业在建设经费的分配上予以倾斜,优先满足其专业建设的需要。 2.学籍管理。学生按照在校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实行柔性化管理。涉及学籍异动、学习年限调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等方面的特殊问题经审批予以特殊处理。 3.教师评聘与考核。学校对两个专业的教师晋职评优予以政策倾斜。 4.在评选教学名师奖、教学新秀奖、教学能手奖、教学管理质量奖等方面向这两个专业倾斜;优先资助两个专业教师进行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重点课程等各类课程建设。 5.在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方面,优先选派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教师到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修、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 6.优先资助两个专业教师出版教材,并推荐其参加各级优秀教材的评选。 7.优先资助两个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 (二)院系层面的典型性政策措施 两个专业所在学院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专业教师在工作量计算、项目申报及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