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液体压强教案(教师版).doc

发布:2016-08-24约8.15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生姓名 [] 学科 [物理] 教师姓名 [程小可] 课时 [第次课] 授课日期 [2012.04.] 知识框架: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容器底部、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相等。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计算公式: :压强(帕) :液体密度(千克/米3) :常量(9.8牛/千克) :高度(米) 测量工具:压强计 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传递:帕斯卡原理 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 思路汇总: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式中p液表示液体的压强,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g是常数9.8N/kg (2) 式中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h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 (3) 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4) 式中g是常数,所以压强p液只与液体密度ρ液和深度h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 (5) p液=ρ液gh只适用于液体以及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而p=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6) 解题技巧: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压力、压强规律;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压力、压强规律. 对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来说,弄清压强是关键.一般先求p液(p液=ρ液gh),然后再求压力F(F=pS)的大小;对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弄清压力是关键,一般先分析求出F,然后再根据p=,求出压强的大小. (7)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一般不相等.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应先根据p液=ρ液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由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没有关系,求解盛有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时,应将容器作为一个整体,先求出压力F=G液+G器,再运用p=(G液+G器)/S来求解. 在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定恒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发生变化说明不漏气,如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 正确理解连通器原理:注意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二是“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各容器中的液面才保持相平,否则,如果连通器里有几种液体,或者液体还在流动,那么各容器中的液面,就可能不会保持相平. 题型体系: 题型一、液体高度的判断 [例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O.8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N。(g取10N/kg) [例2]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例3]如图所示,容器底面积为1dm2,容器内装有水,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求容器中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a;容器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N。(g取10N/kg) [例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B、C三点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PA<PB<PC [例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0.5×10-3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 ,A对桌面的压强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大于p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根据水的重力为10N和横截面积均为0.5×10-3m2的容器,利用P= Fs即可求出B对桌面的压强. (2)A、B容器的自重忽略不计,它们对于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各自所装的水重,因此只需判断出A、B两个容器底的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