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参二.doc

发布:2016-10-10约1.34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参二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结构】 ㈠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 承上: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化学研究的内容、会初步区分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在本章,学生将通过对自己身边最为熟悉、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学习,更为感性的认识到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取;并更为深刻的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启下:本章内容作为初中化学教学接触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通过本章学习的全过程,首先会给学生以后如何进一步学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提出一个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模式(即: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组成——性质——用途——制取);其次这些素材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即将学习的“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好铺垫,再次,通过探究实验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㈡本章结构: 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内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大气污染。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空气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混合物。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顺利的导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对人类生活作出了贡献。空气污染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对大气环境的关心,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性质活泼的氧气 内容:氧气的性质,制取,用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氧气是学生学习的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在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并探索其中的奥秘,并自然引出氧化反应的定义。增加了双氧水制氧气后,学生可掌握两种典型的实验室制气体操作技能。 奇妙的二氧化碳: 内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用途。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氧化碳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由自然界的碳循环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更深入的认识人类生活。用学生极为熟悉的汽水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逐步学会关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碳酸的形成和分解两个反应很容易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自然界中的水: 内容:水的存在、作用、性质、组成,水污染来源、危害、防治,软硬水的区别,蒸发过滤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液态非金属氧化物。探究水的组成使学生会分析物质的组成。水污染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良好的节水、爱水的习惯和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节 ⑴探究空气的组成 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⑶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⑴氧气的化学性质  ⑵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 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⑵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 ⑴认识水的组成 ⑵水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和净化 难点 第一节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第二节 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 从实验室制气设计思路出发 总结制气装置 第四节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三、【教学建议】 1. 课时建议 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课时 性质活泼的氧气 3-4课时 奇妙的二氧化碳 2-3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 3课时 整理与归纳 1课时 检测 1课时 2. 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节: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而空气成分的发现不过两百多年。因此,探究空气组成时,建议以培养学生实验前先思考的能力为重。先把这个学生极为熟悉但从未深入思考的问题提给学生,让他们来思考;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无法入手的学生铺设问题台阶;对学生设计的其它可行方案安排到课后实验并书面展示结果(方案不一定要绝对正确,即使不能得到1/5的现象,也可以从中分析原因)。另外增加空气成分的发现历史中舍勒与真理擦“鼻”而过的故事,使学生体会真实记录、细心严谨的重要性。 空气污染最好能了解常州本地的大气质量状况,提出相应的可行的措施。此外除了介绍大气污染外,也可简介家庭室内污染的来源及防治。 第二节: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被不断消耗,但在空气中的含量较稳定。建议由这一矛盾让学生自己想到自然界存在氧循环,并分析是如何循环的。 学习缓慢氧化的知识后,可以联系目前流行的“氧吧”、“氧立得”让学生思考,什么人需要去氧吧。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甚至可以请有条件的学生试着调查“氧吧”、“氧立得”中氧气的制法及原理。 高锰酸钾制氧是初中唯一的加热固体制气体的实验,通过这一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课本中双氧水制氧的增加是非常有益的,建议组织学生对高锰酸钾和双氧水两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