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其中“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中介绍的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也都与种种节日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这块内容与第一块的“传统节日”重组整合在一起,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块的内容“传统的文娱活动”活动性比较强,安排在第二课时。在此谈谈第一课时的设想。
[学情分析]
通过从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十年左右的生活经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我们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勤与思考、学习查找资料,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调查、归纳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4、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简略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网站。
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过年的热闹场面
2、谈话: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过年时有哪些热闹的情景呢?
二、体验活动、师生互动
活动一: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 。
1、交流春节的来历: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过年就是春节,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2、准备活动:很多外国朋友对我们的春节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前不久,老师在互联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国的小朋友迈克,他就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点击“春节”: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咱们选一个给他讲讲吧。
3、活动互动:四人小组中一人扮演迈克,向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询问,其他人作为中国小朋友给他做介绍。介绍时可以加些动作演演,可以自己操作有关春节的动画进行介绍。
4、全班交流:老师扮迈克,各组派代表来给迈克介绍。
5、谈过年的方式: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年我们都是这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过的。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2003年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上大家谈到了“春节想怎么过”的话题,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点击:“我要投票”,出示几种选择)。
6、选择:现在我们也来选择一个自己最希望的方式,请按下你选择的序号。
7、显示统计结果:老师宣布我们小朋友的选择结果:外出旅游( )个,在家休息( )个,抓紧时间学习补课( )个,和亲人团聚( )个。
8、猜测南京的调查结果:这是我们的想法,当时在南京的调查结果呢?有一种过年方式获得了全票通过。猜一猜是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9、小结: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活动二: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
1、交流:人称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呢!你能说出我国其他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吗?(出示: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小结:这些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3、准备活动: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外国小朋友迈克可感兴趣了,急着要我一个一个地告诉他,那我们就从不同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
显示全部